影音★【有影】名醫談癌》不只腹瀉、血便危險… 「嗯嗯」出現這回事更是癌兆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張華安/專訪報導

一個人的「排便習慣異常改變」攸關可不可以早期發現大腸直腸癌,但如果你以為異常指的只是腹痛、腹瀉、血便等,當心會錯失了同樣重要的危險徵兆,嘉義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官鋒澤就提醒,還有一種常被人忽略的症狀是,原本天天排便順暢的人,突然間鬧起便秘來,一、兩周甚至數個月之久。

大腸直腸癌的症狀多變,往往與癌症發生的位置有關,發生在左側位置的大腸癌,由於靠近肛門口,比較容易被察覺,不管是通暢變便秘、不順變腹瀉,皆屬於此類。

官鋒澤說,至於發生位置在更深層右側的大腸癌,症狀較難察覺,不少人往往都是拖到出現疲倦、貧血、腹部腫塊等嚴重症狀時,仔細一檢查才赫然驚見背後竟是腫瘤在搞鬼。

台灣目前大腸直腸癌新發生人數一年已達1.5萬人,人數有因飲食西化而逐年上升的趨勢,而醫界臨床觀察,其中3成發現已晚,落在晚期(第3、第4期),但好消息是,隨著政府推動腸癌篩檢,早期(第1、2期)發現者亦有增加現象。

官鋒澤強調,如廁後千萬別急著一股腦沖水,多花點時間觀察自己的糞便形態亦有助於早期揪出癌兆,一般而言,正常外型應呈管狀、顏色為棕色,如果發覺自己的排便量較平均突然變多或變少,變得扁平,或有出血狀況,都不應該輕忽。

官鋒澤指出,大腸直腸癌晚期已不是等於末期,仍有治癒機率,只要能以手術切除為主,搭配輔助的標靶藥物或口服化療藥物治療,平均存活期及生活品質都可以大幅提升。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流行期來了!流感重症、群聚雙破單周新高 還出現最小重症病嬰

誰說政府App沒人氣? 一鍵查「3年就醫紀錄」破160萬人下載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程子奕/台中報導 大腸直腸癌連續13年高居國人十大癌症之首,每年新發生人數已經達到1.6萬例之多,萬一大腸癌真找上門來,好消息是,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蔣鋒帆多年經驗,只要及早發現、能夠開刀切除,「8成都可以治癒!」,早已不是絕症,成為專科醫師眼中的一項慢性病了,甚至連...

閱讀詳情 »

記者董雨菲/桃園報導 為了鼓勵桃園市棒壘球隊在國內各項賽事拿下好成績,桃園市政府特別舉辦表揚活動,感謝和勉勵辛苦的教練、選手以及幕後支持的學校和家長,同時也送上大紅包,來提振選手們的精神。 這一次受表揚的隊伍有龜山國小、大勇國小、中平國小、仁善國小及錦興國小,5所學校少棒球隊,還有新明國中、仁和國中...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衛福部國健署發布民國107年(2018年)10大癌症,總共有11萬6,113人新確診癌症,約每4分31秒就有1人罹患癌症,相對前1年快轉11秒,大腸癌連續13年第1名,共有16,525人新確診,比較男女癌症發生差別,男性前3名分別是大腸癌、肺癌、肝癌,女性前3名則是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