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有影】名醫談癌》針刺、火燒或遭到電擊? 一樣是痛不同痛法左右抗癌成效

▲台北榮民總醫院麻醉部疼痛控制科主任宋俊松。(CNEWS資料照)

【有影】名醫談癌》針刺 火燒或遭到電擊? 一樣是痛不同痛法左右抗癌成效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張華安/專訪報導

像針在刺、火在燒,突然遭到電擊一樣,甚至於就像有把尖刀在骨頭裡戳啊戳的,這些一般人聽來不明究理的描述,聽在台北榮民總醫院麻醉部疼痛控制科主任宋俊松的耳中,卻可能扮演救命關鍵,因為發生在癌症患者身上的不同癌症疼痛,就得靠這樣的蛛絲馬跡找對疼痛種類,擊退痛點。

癌症疼痛有多普遍?臨床統計,約有4到6成的癌症患者都發生過癌症疼痛,且成因複雜,從神經性疼痛、傷害性疼痛到混合型疼痛都有,依發生時間長短更有急性疼痛、慢性疼痛與突發性疼痛之別。

宋俊松表示,疼痛是一種主觀的感受,對病人而言「我就是痛啊」,但對於負責診治的醫師來說,如果病人能夠多一點描述,從疼痛的位置、性質、程度、頻率到對正常生活功能的影響為何,只要多說出一些資訊,就有助於醫師理解疼痛發生的原因及類型,從而選對藥物進行治療。

正因為如此,臨床醫師除了常用一般人熟知的疼痛評估量表,讓人用0分到10分來形容無痛到劇痛的各種程度之外,對於無法言語或無法清楚表達的瘖啞人士及幼童,還有從笑臉到哭臉的臉譜量表可以用。

抗癌過程絕對不應該忍痛,宋俊松多年經驗就看過太多病人因為無謂的迷思,以為疼痛是正常現象、吃止痛藥傷肝胃、吃鴉片類藥品一定會成癮等,結果忍痛忍到自己睡不著、吃不下,沒體力到醫師不得不中斷治療,因小失大。

用專業破除止痛藥成癮、副作用的迷思,強調與精神狀態上依賴的成癮定義不同,癌症疼痛患者用藥是身體上止痛的需要,這不叫成癮,無須害怕,只要按照醫囑規律服藥,有需要時靠長效型藥物「打底」穩定控制背景疼痛,有突發性疼痛發生時再以超速效藥品「救急」,就能穩定抗癌治療過程。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有影】抗癌「不忍痛」有助你保住一命! 存活餘命中位數大增3成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0」回來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7)日公布國內沒有本土病例,但新增7例境外移入COVID-19病例,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例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境外移入個案是分別自瑞典、美國、印尼及印度入境,值得注意的是,均持有搭機前3日檢驗陰性報告。...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搶到BNT現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7)日宣布預約平台8月28日下午2點起將重新開放,同時新增BNT疫苗選項,不過,陳時中強調,這一批BNT疫苗將以12到18歲的學生校園接種為優先,剩餘的劑量才會開放給第1類到第10類對象、按年齡層順序開放;另...

閱讀詳情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韓羽婕 李文成 王聿瀠 李新琳/台北報導 +0只開心了一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6)日公布國內新增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例本土及6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2例死亡。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都直言有點遺憾,但強調今日新增的2...

閱讀詳情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韓羽婕 李文成 李新琳/台北報導 台灣自5月中旬本土疫情大爆發以來,今(25)日總算再見到「+0」的好消息,是否代表9月7日以後、二級警戒的管制有機會再進一步放寬?甚至直接降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看到0,大家都高興,今天是好的開始,但只是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