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有影】啥?瑜珈老師竟也「慢性疼痛」纏身… 放鬆不了病因全怪它

▲過度訓練肌肉自律神經在作祟,瑜珈老師也鬧慢性疼痛。(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不少人為了放鬆、解除身體硬僵與疼痛而學瑜珈,但一名42歲的瑜珈老師,卻因為近年來同業競爭大,擔心流失學生而不敢請假休息,結果過度訓練肌肉,惡性循環出現慢性疼痛以及焦慮、心悸、疲勞、失眠等症狀,就醫發現自律神經失調嚴重。醫師提醒,疼痛的警訊,除了身體出毛病也恐是自律神經失調。

收治病人的榮新診所疼痛科主治醫師梁恆彰表示,疼痛是身體發出的訊號,不可輕忽,門診中就有不少慢性疼痛患者都伴隨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儘管自律神經失調不是疾病,卻是身體發出的警訊,讓人處於亞健康的狀態。

像該名瑜珈老師雖然身處放鬆的工作環境,卻由於持續過勞及壓力的累積,自律神經失調多年,直到慢性疼痛纏身,才不得不正視身體已經在抗議的事實。

工作壓力大、常熬夜、易緊張的人,最容易出現自律神經失調。梁恆彰說,自律神經是由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組成,在人體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交感神經使人興奮、保持警覺、隨時準備因應環境中各種壓力狀態;副交感神經則是讓人放鬆、休養、恢復身心等。

梁恆彰指出,自律神經失調最常出現胸悶、心悸的症狀,此外,也可能引發鼻塞、鼻炎、胃食道逆流等。雖然休息是最好的治療方式,但是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生活過度緊張,常無法真正放下休息,導致交感神經太過活絡,自律神經無法維持平衡,長期處於亢奮狀態而導致內心煩躁或情緒低落。

梁恆彰提醒,慢性疼痛會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同樣的,自律神經失調也會導致慢性疼痛,長期不理會它也可能會衍生各種慢性疾病。除了放鬆休息、運動或用藥治療外,也可以在排除潛在疾病後進行自律神經調節治療,以乾針或水針進行治療,刺激末梢神經,或緩解受刺激的末稍自律神經以中斷腦部自律神經的不良反射。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頭痛發作引起內耳淹水及暈眩 暈眩通常病因: 神經科門診有許多主訴頭暈的病患,我們發現有很多人服用了不必要的「抗眩暈」藥物,或是引用了錯誤的訊息,造成了不必要的恐慌。 頭暈的輕重因人而異,有些人只是「昏昏的」,「浮浮的」,或是「頭重腳輕」,比較厲害的暈眩指的是感覺周遭環境或身體在旋轉,更嚴重的話走路都...

閱讀詳情 »

愛滋病檢查中期症狀 愛滋病介紹     是一種因為感染了愛滋病毒(HIV),使身體的免疫系統漸漸受到玻壞,無法對抗環境中存在的細茵或病毒,而出現一連串的感染症狀,最後導致死亡。所以又稱之為「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在國內是十大傳染病之一,全世界已經造成好幾千萬人感染。 &...

閱讀詳情 »

車禍後一直暈眩 暈眩通常病因: 神經科門診有許多主訴頭暈的病患,我們發現有很多人服用了不必要的「抗眩暈」藥物,或是引用了錯誤的訊息,造成了不必要的恐慌。 頭暈的輕重因人而異,有些人只是「昏昏的」,「浮浮的」,或是「頭重腳輕」,比較厲害的暈眩指的是感覺周遭環境或身體在旋轉,更嚴重的話走路都走不穩,甚 ...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帶寶寶外出怎樣坐最安全?答案是正確使用汽車安全座椅!行車時使用安全座椅可降低兒童頸部73%衝擊力、減少71%死亡率,後向乘坐的安全性提高75%。只要記得「後、安、固、指」4口訣,就能維護寶寶的安全!   根據靖娟基金會2019年汽車安全座椅使用調查回收的1,...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