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有影】大腸癌治療慢性病化 化療新藥用吃的病人免熬「化療監」

▲受惠手術、藥物進步,台灣腸癌治療已邁向慢性病化。(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陳鈞凱、張華安、吳亞樺/專訪報導

大腸直腸癌高居國人十大癌症首位,每年約有1萬5千人罹癌,是最叫人聞之色變的癌種,所幸受惠抗癌療法進步,國內臨床經驗,只要積極治療,晚期腸癌病人也有可能完全痊癒,治療腸癌已經慢性病化,且過去最叫病人難熬、挨一針得躺一周的坐「化療監」現象,在健保給付新口服化療藥物後已不復見。

在台灣,儘管國健署推動免費糞便潛血檢查篩檢大腸直腸癌多年,值得注意的是,國內仍有4成患者確診時已晚,必須接受化療保命,但傳統化療針劑副作用大,常叫病人難熬、整體生活品質低下,甚至萌生放棄治療的念頭。

腸癌專家、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柯道維不諱言,雖然可以事前預防性投藥,減緩病人化療後的噁心、嘔吐等種種不適,但臨床仍有少數1到2%病患撐不住,在做過第一次化療之後瞬間變逃兵,亦有不少人抱怨「一進化療室就想吐!」。

原來,晚期腸癌患者除了手術之外,全身性的治療一定必要,但醫師臨床觀察發現,不少人在傳統化療之下,全身免疫力低下,疲憊不堪、食慾不振,有病人甚至挨一針足足得躺上一周之久,好不容易恢復點體力,馬上又得接續下一針。有些病人想一到要進化療注射室,就開始想吐了,身心皆飽受折磨及壓力。

柯道維強調,醫療進步則徹底解除了這種病人如坐監牢的「化療監」現象,可以一邊控制病情一邊休息,像健保去年底納入給付的新口服化療藥物,吃5天休2天,病人連續服藥兩周就可一口氣休息2周,讓病人在密集的治療下,還有喘息的時間,對病人而言,有如天賜的恩惠。

柯道維就收治一名60多歲的退休公務員,已把所有可用的化療藥物都打過一遍了,仍未見效,只得回頭再打一輪,重新面對傳統化療帶來的副作用。在盼到健保給付新口服化療藥物後,這才一舉擺脫副作用,每天可以跟妻子散步公園,直呼全因新藥才對人生又充滿希望。口服化療藥物讓患者重拾以往的生活品質,讓患者有尊嚴且覺得未來有希望。但口服化療藥物唯一要擔心的,醫師不怕治療沒效、只怕病人回家沒按時吃藥。

癌症就是慢性病了!柯道維強調,不少民眾在初聞罹癌消息後,難免沮喪、憂鬱,但只要仔細想想,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一樣得長期治療,併發症甚至不亞於癌症,他個人現在更已不用「末期」來形容第4期腸癌病人,因其存活期早從過去的不到12個月,透過積極治療,變為現今的超過40個月,不僅存活5年、10年大有人在,還有幸運病人可以完全痊癒。

柯道維指出,手術及標靶、化療藥物進步,加上健保給付多線治療,免去民眾經濟的壓力,能用更放鬆的心情去接受治療,皆是國內治療大腸癌成果進步的原因;他亦提醒,預防勝於治療,民眾只要年逾50歲,年紀到了就應定期每二年一次篩檢,至於二等親內有家族史者,即是中度危險族群,更應提早至40歲開始篩檢及做第一次大腸鏡。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有影】名醫談癌》大腸癌關鍵徵兆  兩概念秒懂什麼叫「排便習慣改變」

【有影】名醫談癌》不菸不酒、沒壞習慣照發大腸癌  醫曝預防關鍵在「它」

【有影】名醫談癌》每年5%大腸直腸癌個案幸運被發現  全因做了這件事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新竹振道/記者林彥斌/新竹報導 集合國內多位撞球好手的2020風城青年盃邀請賽,日前在新竹市凱恩斯撞球運動館展開,新竹市議會議長許修睿指出,年輕人喜歡打撞球,希望這次的賽事,可以吸引年輕人的目光,也是要讓撞球好手們有一個互相切磋的機會。 選手們聚精會神,看著撞球檯上的母球,仔細盤算該用什麼樣的角度下...

閱讀詳情 »

昨日八局上半兩人出局後,林多面對羅莫敲出中外野飛球,遭到接殺出局,不過林多隨後露出一抹微笑,讓羅莫大為不滿,因此上前對著林多叫囂,林多也不甘示弱回嗆,雙方板凳因此清空,所幸最後沒有發生更嚴重的衝突。而今日聯盟懲處出爐,羅莫遭到禁賽1場,林多則是吞下一筆罰款。事發之後,印地安人臨時總教練阿洛馬(San...

閱讀詳情 »

聯盟今日緊急召開記者會,說明昨日晚上的輔助判決爭議,兄弟領隊劉志威也親自到場了解狀況。馮勝賢透過影片說明,陳家駒接球的位置較高,接球後左腳下壓阻擋本壘,以「捕手封壘行為導致跑壘員可能得分的狀況消失」,判決捕手阻擋,做出結論輔助判決正確。中信兄弟領隊劉志威而中信兄弟領隊劉志威到場旁聽,不過並沒在會中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