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有影】醫學中心AI再進化 能聽、能說「機器人」進駐長庚教病人

▲長庚衛教機器人引進創新「AI語音雙向互動」Dolly進駐診間。(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能聽能說的「機器人」進駐診間,病人有疑問時不必再盲目聽信網路上不一定正確的資訊!林口長庚今年就針對糖尿病黃斑部病變病患推出長庚衛教機器人「Dolly」(多莉),具有全台創新「AI語音雙向對話功能」,讓在診間等候的眼科視力模糊患者,能即時透過語音詢問,聽機器人回答醫學中心級的回答。

林口長庚今(9)日展示這項再進化的智慧醫療,機器人Dolly上線3個月以來已服務超過百名患者,獲得不少佳評。

Dolly能做什麼?除了能即時透過語音雙向的詢問、回答與病人進行初步衛教,且照護不只在診間,還能透過平板或手機24小時在家點選使用,並連結林口長庚全新的「眼科醫病共享決策平台」共同決定治療方向。

林口長庚醫院眼科視網膜科主任黃奕修表示,過去患者有諸多疑問,可能會上網查詢,但得到的答案可能不盡正確,而衛教機器人Dolly擁有龐大資料庫,可以猜測病人語意,進一步給予病人醫學中心級的回答,病人等門診時不再浪費時間,另一方面,也幫助醫師收集更貼近病患生活的疑問。

黃奕修指出,歷時5到10年,目前Dolly已收集有來自病人的5000題問題以及1000個答案,尤其黃斑部病變患者本身視力較不佳、進診間常常又必須進行散瞳檢查,因此在進行疾病衛教時,如果能夠以用「聽」、「對話」方式,而非「看」的方式進行,對病患十分有助益。

林口長庚醫院眼科部部長吳為吉表示,3C時代,民眾高度用眼比例大幅上升,眼睛長期接受光線慢性刺激,視網膜血管受損,導致黃斑部病變患病年齡下降,而糖尿病患者罹患黃斑部病變風險高於一般人,常引發視力模糊、視野扭曲變形、視野出現黑影等症狀,更是致盲的主因之一,需定期眼底檢查,才可避免失明危機,讓血管恢復功能,改善視力。

黃奕修說,Dolly除了能幫助患者找解答之外,還有風險評估檢測,包含糖尿病黃斑部病變(DME)高風險計算及視網膜影像AI輔助系統,能夠協助醫師找出高風險患者,以利及時就診治療。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cnewscom2016[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70歲嬤如廁暈眩 耳石脫落作祟 暈眩通常病因: 神經科門診有許多主訴頭暈的病患,我們發現有很多人服用了不必要的「抗眩暈」藥物,或是引用了錯誤的訊息,造成了不必要的恐慌。 頭暈的輕重因人而異,有些人只是「昏昏的」,「浮浮的」,或是「頭重腳輕」,比較厲害的暈眩指的是感覺周遭環境或身體在旋轉,更嚴重的話走...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第2次武漢包機,由台灣華航與中國東航分別載回361人,乘客是否符合我方要求的防疫優先、弱勢優先原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1)日表示,此趟包機18歲以下兒童比例近5分之1,比例相當不低,而一夜兩度進出機場,分赴3集中檢疫所督軍...

閱讀詳情 »

▲(照/疾管署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第2批武漢包機兩架專機、361人終於落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一夜兩度進出機場,並分赴3地集中檢疫所,他今(11)日早上親自召開防疫記者會,回應媒體關切「爆肝部長」累不累?強調不是只有他一個人累,所有工作人員都累,他也坦言,這趟包機波...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春雷初響、大地萬物回春,正是萬物復甦、氣候潮濕、冷熱不定之時,也可能會是傳染性疾病好發的季節,應注重養肝排毒、提升免疫力。聯安健康廚房金帽主廚陳彥志,選用營養豐富的當季食材——「菠菜」,更將一般人常切掉丟棄、但卻富含鐵質、鈣質、β-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