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死亡累計6例】台灣新冠肺炎 死亡案例事件簿

【死亡累計6例】台灣新冠肺炎 死亡案例事件簿

【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4月9日為止,已經有6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從1月21日國內出現首例確診境外移入個案,是居住南部50多歲女性,於中國大陸武漢工作,1月20日由武漢搭機入境,因有發燒、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狀,由機場檢疫人員安排後送就醫,X光檢查顯示有肺炎,1月21日檢驗確認為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於下飛機後立即送往醫院隔離病房治療,並未進入社區。首例確診個案經由2次採檢與糞便檢查,都沒有檢驗出病毒,2月6日確認康復就可以返家。

 

首起因新冠肺炎死亡的個案,為第19例白牌司機,該案為中部60多歲男性,有B型肝炎及糖尿病病史,無出國旅遊史,亦非確診病例之已知密切接觸者。於1月27日出現咳嗽,2月3日因呼吸急促赴醫院就醫,診斷為肺炎。當日收治於負壓加護病房治療,個案已於2月15日晚間因肺炎合併敗血症死亡,因死前檢體已驗出,其遺體經家屬同意,將依法定傳染病規定進行火化。

 

針對國內死亡個案的相關病史、發病日、確診日、死亡日、可能感染來源、相關接觸者,可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的資料中,一探究竟。

 

1)第19例(62歲白牌車司機)

發病日:1月25日

確診日:2月15日

死亡日:2月25日(確診後10天)

疾病史:B型肝炎、糖尿病

感染源:推測浙江台商

接觸者:第20例(家人)、第21例(家人)、第22例(家人)、第23例(家人)

 

2)第27例(80多歲男性長者)

發病日:2月6日

確診日:2月23日

死亡日:3月20日(確診後26天)

疾病史: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

感染源:不明

接觸者:第28例(家人)、第29例(家人)、第30例(家人)、第31例(家人)、第32例(外籍看護)

 

3)第34例(50多歲女性)

發病日:2月21日

確診日:2月28日

死亡日:3月29日(確診後30天)

疾病史: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感染源:不明

接觸者:第35例(醫院清潔)、第36例(護理師)、第37例(護理師)、第38例(護理師)、第41例(女兒)、第42例(陪病家人)、第45例(同病房病人)、第46例(兒子)

 

4)第108例(40多歲導遊)

發病日:3月17日

確診日:3月19日

死亡日:3月29日(確診後10天)

疾病史:體重過高、心血管疾病

感染源:奧地利、捷克旅遊史

接觸者:第61例(同團遊客)、第72例(同團遊客)、第104例(同團遊客)

 

5)第170例(60歲男性)

發病日:3月20日

確診日:3月23日

死亡日:3月29日(確診後6天)

疾病史:癌症

感染源:西班牙旅遊史

接觸者:第189例(同團妻子)、第248例(同團旅客)

 

6)第101例(70歲男性)

發病日:3月17日

確診日:3月19日

死亡日:4月09日(確診後23天)

疾病史:糖尿病、高血脂

感染源:埃及旅遊史

接觸者:第55例(同團旅客)、第63例(同團旅客)、第71例(同團旅客)

 

更多NOW健康報導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整理包
口罩內層有異味病菌多? 恢復乾燥電鍋乾蒸法有效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編輯嚴選:自己的命自己救! 罹癌鬥士從免疫細胞找到奇異轉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夏天即將來臨,不少民眾開始減肥計畫。不過,坊間減肥偏方百百種,如何瘦身才能健康不傷身?專家強調,少吃、多動、有恆心是減肥的不二法門,建議想減肥的民眾,每天攝取熱量應減少500大卡,不到一個月最多可瘦4公斤。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副理事長蕭敦仁表示,想減肥的民眾,每天攝取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日前有平面媒體報導,第一名模林志玲因年近40卻仍待字閨中,擔心日後年紀太大無法生子,已在前陣子跑去找知名婦產科醫師冷凍9顆卵子,為未來懷孕做準備。不過,從婦產科醫師的觀點來看,凍卵9顆似乎不太夠。隨著現代人愈來愈晚婚,懷孕生育年齡也逐年增加,以往教科書上建議女性30歲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你知道嗎?每個進行大手術的用血人,得需要三個捐血人的「熱血」才有辦法足夠支撐手術所需的用血量,這也是為何走在路上,常可見到捐血車在招募「新血」。其實,捐血不僅可助人,對捐血者而言,捐血還可促進新陳代謝,利人也利己。(圖片來源/取自網路)除了「捐血一袋,救人一命」這種老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氣喘患者千萬要持續治療,才能降低急性發作次數及嚴重度;然而,最新調查發現,5成患者的藥物過期,其中6成未用完,顯示多數患者沒有聽從醫囑規律使用藥物控制。醫師建議,氣喘患者可使用吸入型類固醇藥物用於日常保養,且應1至2個月使用完畢。台灣氣喘諮詢協會今年3月以電話訪問方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