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營養新知】營養師推薦新興益生菌B. lactics,讓你凍齡又美麗

【營養新知】營養師推薦新興益生菌B. lactics,讓你凍齡又美麗

你有在補充益生菌嗎?在保健食品的食用排名中,益生菌是國人第二受歡迎的補充品(連結)。

隨著益生菌有益於人體健康的證據越來越多,許多新興的菌株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近年更發現益生菌除了腸胃健康外,甚至能左右我們的老化速度與外貌,

今天營養師就要來解析市面上最新出現的乳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lactis』也有人簡稱B. lactis,是否能讓我們變美吧!

老化會因發炎因子、自由基累積與抗老化基因Cisd2表現下降而加速

【營養新知】營養師推薦新興益生菌B. lactics,讓你凍齡又美麗

要了解益生菌如何預防老化之前,需先瞭解人體與皮膚老化的原因。

影響人體老化的原因有許多種,包含年紀、基因、壓力、飲食和生活習慣、陽光等等,

這些因子會左右身體中的代謝速度、發炎因子、自由基量,而當發炎因子和自由基累積過多時,就會開始對組織造成壓力及傷害,

長久之下就會產生皺紋、斑、體力、肌力下滑、精神不佳等等(連結) 

在年輕、代謝較好時,身體有較好清除發炎因子、自由基的能力,避免組織受到氧化壓力的傷害,

但隨著年紀上升,身體的防禦力會隨之減弱,像是抗老化基因Cisd2表現量下降(連結),就會使得組織更容易受到氧化壓力傷害,

因此如何控制老化過程中產生的發炎、氧化壓力,就變成格外重要。

益生菌Bifidobacterium lactis可以提高抗老化基因Cisd2表現、協助身體抗發炎

益生菌Bifidobacterium lactis是從嬰兒腸胃道分離出來的益生菌,研究指出其可能具有抗老化的潛力。

Bifidobacterium lactis可以透過提高抗老化基因Cisd2表現量來幫助細胞抗氧化,維持細胞中的能量工廠粒線體的完整性,

此外還可以提高肌力、減少氧化因子、協助身體抗發炎(連結),

在老鼠實驗中,發現有食用益生菌Bifidobacterium lactis的老鼠,其皮膚老化程度,都比未食用Bifidobacterium lactis的老鼠還要來得低,

經過衰老評分實驗也較低,指出益生菌確實有左右老化、外貌的潛力。

益生菌透過腸皮軸線維持肌膚青春力

不過益生菌進入到腸胃道後,是怎麼影響到身體與肌膚的老化呢?

益生菌主要透過腸腦軸線與腸皮軸線和身體的其他器官溝通,腸道菌叢是由許多的好壞菌組成,

可以透過神經、激素、代謝物質等方式,經由腸道影響我們的大腦、皮膚與身體健康。

除了皮膚以外,研究也發現腸道菌相還會影響心情起伏、憂鬱、慢性疾病與癌症,是不是比想像中還厲害呢?

在過去老化是一件必然會發生且不可逆的事,但隨著研究日新月異,我們逐漸解開了抗老化的秘密,

發現腸道菌相與益生菌是未來健康和抗老化的關鍵之一,想要維持青春美麗的你看完後,不妨可試試看補充益生菌。

【營養新知】營養師推薦新興益生菌B. lactics,讓你凍齡又美麗

不過營養師也提醒,想要有好的腸道菌相除了透過補充以外,還可以透過均衡的飲食、健康的生活和運動習慣,這些才是保持身體健康與抗老化的根本,

而補充益生菌後也不代表能夠因此恣意的亂吃或擁有不健康的生活型態哦。

【營養新知】營養師推薦新興益生菌B. lactics,讓你凍齡又美麗

相關推薦

雞蛋、蜂蜜、醋這些都是家中常備食物,我們知道雞蛋是人類最好的營養來源之一,蜂蜜是天然的滋養食品,米醋又是眾多家庭調味料中營養價值較高的一種。然而你知道嗎,當這三個高營養的食物搭配到一起,竟然有更加神奇的效用。它就是——醋蛋液。 (圖片擷取自今日頭條,下皆同) 醋、蛋液,是民...

閱讀詳情 »

示意圖來源 很多人都知道日常要多喝水,不過不少人就有疑問了,怎麼我每天喝那麼多水,也感覺不到有什麼保健功效啊? 其實喝水不在於多,而在於會不會喝。   ■第一杯水:6:30(排毒又養顏) ■第一杯水:6:30(排毒又養顏)■第二杯水:8:30(體貼又健康)■第三杯水:11:00(解乏又放...

閱讀詳情 »

有很多人談癌色變,殊不知我們平時生活中有很多食物,常吃就可以起到很好的防癌抗癌的功效。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介紹幾種具有很好的防癌抗癌的食物。 1. 肝癌的克星是蘑菇 蘑菇是強有力的免疫系統刺激物和免疫系統調節器。蘑菇的有效成分可增強T淋巴細胞功能,從而提高機體抵御各種疾病的免疫力。其中所含的微量元素硒對...

閱讀詳情 »

檸檬馬鞭草精油和歐米加3脂肪酸一起服用的患者,關節功能障礙和疼痛感得到緩解者分別占53%和78%。圖為開花的檸檬馬鞭草。(RickP/維基百科) 以下圖片來源 類風濕性關節炎(英文簡稱RA)是一種很難治癒的慢性自體免疫性疾病,不單單帶來肢體關節僵硬、腫脹、痺痛,美國有研究顯示,有15%至25%患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