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胎兒治療】隔肚皮動手術 蕭勝文讓胎兒多一條活路

【胎兒治療】隔肚皮動手術 蕭勝文讓胎兒多一條活路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根據統計,胎兒約有1%的機率有各種輕微或重度的先天性異常,若有重大異常可以選擇終止妊娠,不過有許多介於模糊地帶的疾病或胎兒異常的情況,便會讓父母產生道德上的煎熬,到底該不該生下來?胎兒治療便能稍稍舒緩父母的壓力,台北長庚醫院產科主任蕭勝文談到,「有些疾病,希望能在胎兒時期,也就是還在懷孕中,去介入、改善,這就是胎兒治療。」

28周胎兒胸腔積水 長針引流挽性命

「喜歡新生的喜悅,大於死亡的沉重。」蕭勝文因此選擇婦產科,並在畢業後專攻產科,甚至到英國深造,取得胎兒醫學博士學位。有些疾病在母胎期間治療,反而有更好的預後,如胎兒心律不整、胸腔積水、膀胱積水,都可以於胎兒階段介入治療。他回憶幾年前,曾幫一位28周的胎兒進行胸腔積水引流,透過超音波指引,將長針刺入胎兒胸腔,成功將積水引流到羊水腔,挽救了一個小生命。後來也持續接受許多轉診的相同個案來求助。

胎兒治療進步中 產檢異常便能擬定治療計畫

目前產檢技術發達,能在孕期發現許多先天性異常,如基本的唐氏症篩檢、羊膜穿刺、高層次超音波、NIPT等,都可以事先察覺異常,即使無法在胎兒時期介入治療,如唇額裂寶寶,也能事先擬定好治療計畫,聯絡安排相關科別,一出生即可接受治療。

國際上胎兒治療已經逐漸進步,如「非侵入性的藥物治療non-invasive」、「微創的minimal invasive」、「侵入性的invasive」等,每種疾病治療技術都有進展,不過蕭勝文指出,也並非所有疾病都能介入,目前仍有許多無法突破的問題。也不是所有的案例都能圓滿解決,若遇到孕婦子宮頸閉鎖不全,必須做子宮頸環紮術術,即使成功縫合也可能感染,此時就很難保住胎兒。

脊柱裂胎兒內視鏡手術 衛福部已核可

台灣累積約有上千名開放性脊柱裂患者,依照疾病輕重可能併發神經障礙,無法自主排泄、正常行走。國外已有許多成功開腹替胎兒手術再縫合繼續妊娠、安全生產的案例,蕭勝文也於去年成功向衛福部申請核准新技術,利用胎兒內視鏡治療開放性脊柱裂胎兒,全球成功案例超過千例,但亞洲很少,長庚醫院通過訓練及衛福部嚴格審核才開始收案。

但脊柱裂的手術,並不會讓胎兒完全痊癒,嚴重者未來走路還是可能受到影響,蕭勝文表示,胎兒治療並非萬靈丹,「即使醫生說服病人嘗試胎兒治療,也無法保證會治癒,可能只能改善情況,如果無法治癒,多數家屬也會覺得小孩很可憐、很辛苦,最終選擇放棄。」

胎兒治療非萬靈丹 多一個選擇機會

但蕭勝文認為,台灣民眾的醫學常識都比20年前進步許多,對於胎兒治療的接受度也提高許多。同時表示,這條迎接生命的道路,他會繼續走下去,為無法發聲求救的胎兒貢獻一己之力,挽救小生命,帶給家庭希望。

資料參考:https://www.drstevenshaw.com/

【延伸閱讀】

晚期攝護腺癌 老翁骨轉移疼痛難耐險癱!

醫美滿街怎麼選? 盧靜怡醫師籲「變美前注意這一點!」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66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沾黏性肩關節囊炎多發生在40至60歲年齡層,且女性又高於男性,通常會出現關節囊沾黏等現象,且進而造成肩關節活動度受侷限,症狀出現的時間不定,有時候恐持續超過6個月以上。臨床上,曾有患者出現頻繁的肩部疼痛的現象,但不以為意,才導致症狀加劇;彰化基督教醫院復健醫學科物理治療師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實在親不下去!一名女大學生至牙科診間就醫,抱怨男友年嫌她嘴巴太臭,味道很重,不想跟她有親密行為。牙科醫師檢查發現,女大學生口中牙齒幾乎都長出厚厚一層牙結石,外觀就像小小鐘乳石,已經罹患了牙周病,當然會出現異味。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首席副秘書長、牙醫師溫斯勇表示,該名女大學生...

閱讀詳情 »

你選擇了一位的伴侶,打算與他長相廝守共度一生,這也會深深影響你未來的健康水平。的確,大量研究報導表示,一份長久的親密關係,不僅影響我們的情緒健康,也影響著我們的身體健康。而朝夕相處的愛侶,對你影響之深遠勝於父母、朋友、醫生、保健專家,或者任何一份健康媒體。 生活習慣上我們也會物以類聚 大量研究顯示,...

閱讀詳情 »

試穿鞋子的常識小祕訣 試穿鞋子時,兩隻鞋子都要把鞋帶綁好。 鞋子穿起來應該要很舒服,雙腳的任何部位都不應該有不適。 用手摸摸鞋面內部的縫合處,是否有任何粗糙的地方。 鞋內要預留空間,因為雙腳需呼吸,也會腫脹。 腳趾需要足夠的活動空間,所以鞋頭的高度和長度不可以太短,最突出的趾尖到鞋子前端內部的距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