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謝柏宏專欄】推動「無管人生」,向過於氾濫的鼻胃管說再見

謝柏宏/ 銀髮樂齡達人

公園角落,坐著輪椅的長輩們無精打彩被「安放」在樹下,臉部共同特徵是鼻上連著一根管線,一旁外勞們聚在一起聊天滑手機,長輩們的尊嚴全然被棄之於不顧。

厚生基金會近年來積極推動「無管人生」倡議,希望讓台灣的醫院、長照機構甚至家庭,不要將鼻胃管當做病人及失能失智長輩們理所當然的生活必須品。

厚生基金會執行長陳柏同說,台灣每年超過20萬人飽受鼻胃管之苦,人數為日本的五倍。台灣的醫療品質在全世界排名前段班,但是我們的鼻胃管使用率在全世界也是屬一屬二。

當中最大的問題,是台灣人沒有意識到鼻胃管對人的尊嚴破壞,超乎想像的嚴重。陳柏同說,他曾經遇到一名長輩,原本個性外向,因病置管後卻再也不想出門,他覺得和太太在外面走在一起,「自己看起來像一隻狗。」

陳柏同說,人即使到了生命終了前,「擁有一張乾淨的臉是非常重要的。」

鼻胃管是由鼻孔插入、經食道進入胃部的一條塑膠管線,插鼻胃管的目的,是為了讓食物及水份透這條管線進入胃裡。需要鼻胃管的病人,往往是因為中風、腦瘤、失智症、老化等問題,造成吞嚥能力退化、吞嚥障礙,無法由口進食或進食量太少,透過鼻胃管灌食,可以協助病人補充所需的營養。

厚生基金會發現,插鼻胃管的唯一優點,說穿了就是餵食方便快速,但缺點卻有以下好幾項:
一, 讓病人臉部有異物感、不舒服。
二,造成病人口腔顏面肌肉萎縮。
三,易引發胃食道逆流,傷害消化系統。
四,需每個月更換一次,每一次對病人都是痛苦的經驗。
五,擔心病人會自行拔管,造成傷害,必須將手綁住。
六,病人臉部不美觀,影響尊嚴與自我價值感。

陳柏同強調,插著鼻胃管或許是醫療急性期的需求所致,但是之後要如何為病人移除鼻胃管?這方面就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厚生基金會提出了兩大建議:

一, 通過吞嚥訓練,讓長期依靠鼻胃管的病患恢復由口進食的能力,做法是每天進食前做簡易的健口操訓練,或者到各大醫院復健科就醫,經醫師評估診斷後安排語言治療師及牙醫師提供協助。
二, 除了訓練之外,在飲食選擇上也可仔細安排,依照吞嚥能力提供軟質食物、稠狀、泥狀等食物。

陳柏同說,一個人即使吞嚥功能退化,口欲卻還在,若能夠透過訓練重新恢復咀嚼能力,縱使活到最後都能透過飲食,讓病人享受生命的快感,這也是推動「無管人生」的重要使命。

新聞照來源: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謝柏宏專欄】「時間銀行」應由中央政府擴大舉辦

【謝柏宏專欄】林依瑩的部落長照新模式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圖/TVBS提供 有時候眼睛覺得痠、乾、澀,或是看遠、看近都不清楚,小心可能不只是單純老花或眼睛疲勞,而是想都沒有想過的「年輕型白內障」!以往認為白內障是老人的專利,但這幾年有越來越多辦公室上班族,才30歲左右,就因用眼過度引發白內障。藝人王彩樺也在2018年跟2019年,分別做了兩次白內障手術,當...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子宮頸癌對女性威脅大,且絕大多數的子宮頸癌是經由性行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所致,國健署提醒,雖然感染後多會自行痊癒,但仍有少部分人會持續感染,可能發生子宮頸癌前病變,甚至子宮頸癌,而防子宮頸癌除了一般人熟知的疫苗之外,其實足足...

閱讀詳情 »

衛生福利部日前公布106年癌症登記報告,兩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前十名分別是哪些疾病呢?  2017年男性十大癌症發生率分別為: 第一名:大腸癌第二名:肝癌第三名:肺癌第四名:口腔癌第五名:攝護腺癌第六名:食道癌第七名:胃癌第八名:皮膚癌第九名:膀胱癌第十名:白血病 相較於2016年,男性十大癌症排序相...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防疫長時間宅在家,不管追劇還是上網、玩手遊,過度使用3C,千萬得慎防視網膜病變!尤其,國內醫界觀察發現,國人發生視網膜剝離有其獨特的「台灣特色」發病高峰,分別是50到60歲及20到29歲的女性,且這類患者不一定都有高度近視的病史,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