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ZERO】連兩日0確診 陳時中:社區風險仍不可放鬆

【ZERO】連兩日0確診 陳時中:社區風險仍不可放鬆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7)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再傳好消息!台灣連續2天沒有新增個案,單算本土病例,則是已是連續5日沒有確診,代表台灣社區病毒防制算是守住。55例本土病例中,有10例找不到來源,顯示社區很可能已有無症狀感染者,指揮中心再度強調不會普篩去找,現有的通報與疫調方式就能夠控制疫情。

 

10例本土無來源病例 9例找不到感染源結案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10例本土無來源感染者,目前已經有9例因潛伏期時效等因素結案。目前僅剩第379例(酒店女工作者)仍在調查,9例無來源感染者雖然沒有找到來源,但如果傳染者仍有威脅,應該早就導致社區群聚,目前不論是通報量與確診量,都沒有出現疫情擴張的跡象。

 

無法確認的感染源,會不會是無症狀感染者?要怎麼找出這些病患?張上淳解釋,目前確診的無症狀感染者,多是調查有症狀感染者時發現,當一般感染者因症狀確診,回溯相關接觸者時,發現身體無異狀卻檢驗出病毒陽性,再去找無症狀感染的其他接觸者,確認病毒有沒有擴散出去,而目前台灣類似案例非常少。

 

不是接觸15分鐘以上就感染 風險評估交給專業

 

另一方面,分析本土案例感染原因,最主要是同住與近距離接觸,但也有喝咖啡15到30分鐘就染病。第379例(酒店女工作者)接觸者採檢22人全部陰性的結果,相當令人好奇,與病患接觸多久會得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接觸時間是判斷依據,但不是絕對值,不是接觸15分鐘就一定會感染。

 

陳時中特別說,接觸時間長短是1種可能性,不能說接觸15分鐘以上就一定會感染。目前台灣確診病患與接觸者看來,有些人會有些人則不會,所以需要防疫醫師在專業判斷下,做出風險評估,很多因素都可能影響感染與否。日前陳時中也呼籲,大家一定要相信專業,不要太過恐慌。

 

疑似通報案例持續減少 社區感染機會低

 

張上淳強調,現在通報條件放的很寬鬆,幾乎是臨床醫生有懷疑就可以通報採檢。清明連假後曾經有1天,疑似病例通報量上衝約1,800人,接著陸續下降,今天則約910例。除社區風險降低外,也可能臨床醫師在大環境日趨安全的狀態下,他們不需要擴大懷疑,也就沒有通報要求採檢。

 

至於台灣環境應該是越來越安全,相對其他國家,民眾在室外活動感染的風險非常低,五一勞動節可不可以出遊?口罩有沒有必要長時間配戴?企業需不需要持續異地辦公?陳時中特別呼籲,不能因為社區感染風險低,就有任何鬆懈與放鬆,如果防疫有任何缺口,危機就會變得很大,希望大家能多忍忍。

 

更多NOW健康報導
跨年前1則PTT爆料文 防疫醫師意外啟動台灣新冠防制
167家「全國指定社區採檢院所」1指可查 哪些人符合採檢資格?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編輯嚴選:自己的命自己救! 罹癌鬥士從免疫細胞找到奇異轉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攸關眾多罹患疱疹病患之全身性抗疱疹病毒用藥,獲衛生福利部拍板定案,原給付範圍限於頭頸部、生殖器周圍等部位,及免疫機能不全、癌症及器官移植的病人發生疱疹時使用,自今年12月1日起開放以acyclovir 400毫克藥品治療者,不限發生部位及病患族群,預估有50萬人受惠。帶...

閱讀詳情 »

別小看「隱形奪命殺手」空污的危害!專業醫師提醒,根據相關研究發現,走路、騎乘機車、騎自行車通勤的朋友,暴露在PM2.5的機率相較於乘坐大眾運輸工具者高出許多。若民眾沒有養成配戴口罩的習慣,長期暴露於空污下,恐因此埋下危害健康的風險,因此如何慎選口罩、做好自身防護非常重要! 別小看馬路空污!研究: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22歲少年與50歲的男子,兩位同為台灣重度A型血友病患者,命運卻大不同。少年幸運的生於近代,從小確診便採取例行預防療程,現在能像一般人正常跑跳;反觀50歲男子,因過去只在出血時用血漿補充,使其在早期關節受損,走路需小心翼翼。隨醫療進展,目前血友病預防療程,讓30歲以下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現代人重視外貌,有一口美齒能夠讓人更有自信。當有美齒的需求,患者最擔心的,往往是假牙美觀與心中的期待不符合的狀況;如今透過數位微笑設計門診搭配數位全口掃描設備,將可以量身訂做完美的全瓷牙冠,解決患者的顧慮,讓你也能擁有明星般的笑容。數位微笑設計門診 前牙美觀由患者自己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