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一定要看!汗從哪冒裡出,病從哪裡來!絕對神奇!

一定要看!汗從哪冒裡出,病從哪裡來!絕對神奇!

 

出汗是一種排毒,人的排毒方式有兩種:一是小便,二是出汗。出汗是最有效的排毒方式,會有利於人體的新陳代謝,有利於經絡平衡和免疫系統的健康。如果老憋著不出汗,時間長了,皮膚就不會呼吸了,最後就會造成很多人體代謝系統的紊亂,並且把這種皮膚的排毒功能都轉到了腎和肝上。但是並不是所有部位出汗都是好的,現在就為你盤點一下哪些部位出汗最危險?

  中醫上有「動汗」和「靜汗」之分。由於天氣環境原因引起的出汗屬於靜汗,相當於被動出汗。不少異常的靜汗需要引起注意,比如自汗、盜汗等。有些人不熱、不運動時前心後背會出汗,且容易疲勞、感冒、心慌,特別怕風怕冷,這叫自汗,是氣虛的表現。夜晚一睡著就出汗,叫盜汗,是陰虛的表現。經常出汗部位的不同,能反映一個人的身體狀況。

 

  1.額頭出汗——肝陽上亢

  診斷:如果額頭常常出很多汗,中醫認為可能是肝陽上亢引起的。

  建議:平時儘量保持心境平和,少生氣,要保證充足睡眠,否則容易導致陰虛、肝陽上亢。每天沖泡枸杞茶飲用,有平肝功效。

 

  2.鼻子出汗——肺氣不足

  診斷:如果平時鼻子總出汗,說明肺氣不足,需要調理補氣。西醫認為這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現,需要提升免疫力。

  建議:肺氣不足主要是因為其天生體質虛弱造成。每天用雙手敲打雙腿,並按壓雙腿的左右兩側,因為這是人體肺經分佈的部位,通過敲打刺激,可起到調理肺經的作用。

 

  3.頸部出汗——內分泌失調

  診斷:頸部汗腺分佈稀少,所以很少有人頸部會出汗。如果你的脖子常常出汗,可能與你全身內分泌失調有關。

  建議:最好去醫院接受全面激素檢查。平時調節內分泌主要從飲食、運動上入手,必要時輔以藥物治療;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新鮮果蔬、高蛋白類的食物,多喝水,補充身體所需的水分;同時多參加各種運動鍛鍊,加強體質;還要有科學的生活規律,不要經常熬夜,以免破壞正常的生理規律,造成荷爾蒙的分泌失衡甚至不足,進而引發其他疾病;還要保證注意休息、充足睡眠、避免過度勞累與激動、保持精神愉快,以免不良情緒影響到內分泌系統;預防感染;不要購買塑料制的生活用品,儘量避免環境激素的危害。

 

  4.腋下出汗——汗腺過大或飲食過重

  診斷:因為腋下分佈大量汗腺,所以較易出汗。若汗液分泌過分旺盛,且氣味很大,就可能說明日常飲食的味道過重,吃了太多蔥、蒜、洋蔥等食品。

  建議:若診斷為汗腺過大,可以去醫院做簡便有效的激光治療。另外,飲食要清淡,多吃水果、蔬菜。

 

  5.胸口出汗——脾胃失和

  診斷:如果胸口常出汗,中醫認為這是脾胃失和的表現,說明體內的血液循環很慢,氧氣運輸不順暢。

  建議:不要過度焦慮,少吃油膩、生冷食物,平時用黃芪、大棗泡水喝,可以緩解症狀。

 

  6.手心、腳心出汗——血虛

  診斷:若情緒緊張、激動或害怕,手心或腳心就容易出汗,中醫認為這是脾失運化、脾胃濕熱、血虛的表現。

  建議:每天餐後按揉腹部,先順時針揉30圈,再逆時針揉30圈。另外,要控制食量,避免生冷食物,以七八分飽為好。

 

常出汗的部位竟然透露了您的健康訊息!!趕快分享給朋友看看!讓他們也多知識多健康!

文章來源:http://health.sohu.com/20130805/n383380853.shtml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有鑑於肺癌長年居於國人十大癌症首位及台灣西部空污危害健康的風險,彰基推出「康西計畫」- 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免費篩檢活動,初期由鹿港基督教醫院針對低收、中低收及肺癌高風險族群,執行計畫性專案免費篩檢,未來亦將擴及一般民眾以低自付額的方式接受這項檢查。一般體檢看不到小腫瘤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花蓮慈濟醫院與社團法人肝病策進會近日合作舉行「根除C肝,『肝』淨新生」A+護肝日衛教講座,許多關心肝病的民眾齊聚一堂,分享罹病、接受治療心路歷程。一名C肝病友分享時指出,在10多年前接受健康檢查,無意中發現罹患C型肝炎,雖然過去10年與C肝抗戰的過程十分艱辛,但她沒有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五旬婦三眼疾 三焦人工水晶體一次解決有位57歲的張媽媽喜愛戶外活動,以前晴朗的天氣在她眼裡總是霧霾重重。一次登山下階梯時差點踩空,生死一瞬間,事後就診才發現自己有除了遠視、老花眼,還有白內障,難怪總是看不見晴朗天空。白內障患者張媽媽很討厭戴眼鏡,但有老花、遠視,出門很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你或者家中成員,是否行走速度緩慢、握力不足,又或者時常跌倒,同時又相當肥胖呢?小心!若是有這些現象,很可能就是有行動障礙症候群了!行動障礙症候群是骨折關鍵 身不由己對健康影響更甚台灣骨鬆肌少關節防治學會理事長、基隆長庚醫院暨情人湖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陳芳萍表示,除家族遺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