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一定要知道的醫療小知識:外傷出血的家庭處理!(歡迎分享)

醫學專家指出,當皮膚劃傷時,最重要的是正確而又快速地處理傷口。一個嚴重的創傷,如果得不到及時的醫療處理,傷口在幾小時內就會被感染。一般情況下,家中孩子發生擦傷、摔傷或意外割破手指之類的事情,不必大驚小怪,正確地進行醫療處理就可以了。

一定要知道的醫療小知識:外傷出血的家庭處理!(歡迎分享)

  當有外傷出血的時候,首先進行的是止血。如果是表淺的劃傷和擦傷,先用肥皂和乾淨水清洗傷口,然後塗上抗菌軟膏,再貼上創可貼或紮上繃帶。繃帶的壓力通常能促使血液在傷口處凝固。
  出血較多或傷口較深,那麼就複雜一些。一般可以用無菌繃帶或乾淨的衣服牢牢地壓迫傷口(注意:如果有碎玻璃塊、金屬等物體嵌在傷口上時,使用繃帶反而會使物體深嵌入傷口。在這種情況下,不宜直接壓迫傷口,需要醫生來處理)。

  傷口在腿上或手上,要抬起受傷肢體,使傷口高於心臟。懷疑傷口處有骨折,千萬不要移動傷口。經過3~4分鐘的直接壓迫後,檢查一下血是否止住;如果血沒有止住,應該繼續壓迫傷口(如果血滲透了繃帶或衣服,請不要把繃帶去除,而是在上麵再加一塊繃帶)。直接壓迫5分鐘後仍未止血,需趕快尋求醫生的幫助,同時還要繼續壓迫傷口。

  過長或者過深的傷口,可能需要縫針。一旦血止住,用肥皂和乾淨水或無菌的布輕輕清洗傷口,塗上抗菌軟膏,以防感染和減少結疤的可能性,然後用無菌繃帶包紮傷口。

  出血不止,在出血很多的情況下,應採取指壓動脈止血法,即壓迫供應出血區域組織的動脈來達到止血目的。此方法適用於頭部和四肢某些部位的大出血。

  四肢大出血時,還可使用止血帶止血。但一定要記住,止血帶下要加襯墊,原則上每小時放鬆1分鐘。到了醫院後,一定要告訴醫護人員,在何處、何時紮上了止血帶。如果是被狗咬了或被生銹的釘子刺傷,醫生在處理時,需再注射一針預防破傷風。

  有以下情況,請趕快找醫生或立即送往醫院。壓迫傷口5分鐘後,傷口仍未止血;被人或動物咬傷;傷口較深或者裂縫較大;傷口有碎片或汙物嵌入,而您不能清除;被髒的東西紮傷,比如說地上的鐵釘;傷口又小又深(這種傷口由於不出血而更易感染,出血可以減少傷口的細菌);受傷區域沒有知覺(提示受傷區域神經很可能受損);傷口在頭上、臉上、脖子上要及時處理,可以減少留下永久瘢痕的幾率,或者傷口在手心側,有可能傷及肌肉。

  最後,家裏最好常備一些急救物品,這樣才能有備無患。例如消毒紗墊、繃帶和三角巾、醫用膠布、創可貼、消毒棉球或棉簽、抗生素軟膏、剪子和鑷子、碘酒和75%酒精、2%紅汞(紅藥水)等。

相關文章閱讀:

讚!這篇可珍藏!99個治病的千古秘方!(歡迎轉分享)

點我看更多>>>>

http://www.life.com.tw/?app=view&no=135230

相關推薦

衛生福利部公布108年國人死因統計數據,癌症雖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但若細究各年齡層的死亡原因發現,1至24歲以「事故傷害」為主要死因,25歲以上才是以「癌症」為死因首位!  國人各年齡層主要死因前五名依序排名如下: 【0歲嬰兒】1. 先天性畸形、變形及染色體異常2. 源於周產期的呼吸性疾患3. 與...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時序進入7月以來,氣溫繼續飆高,讓「防曬」措施顯得格外重要,尤其,醫師提醒,紫外線的對皮膚的傷害除了會刺激皮膚底層的黑素細胞增生使膚色變深、肌膚發紅、發癢之外,還會刺激體內自由基發生導致加速老化及膠原蛋白流失。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美容...

閱讀詳情 »

▲(照/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家中小小孩肚子痛、間歇性哭鬧,不是小事!一名1歲3個月大的男童突然出現一陣一陣的哭鬧情形,安撫沒一會兒,過一陣子醒來又開始哭,且間隔時間越來越短,還好媽媽夠機警,馬上送急診,檢查發現是「腸套疊」,如果治療不及,可能導致腸壞死,甚至休克、死亡...

閱讀詳情 »

牙刷造型百百種,哪種牙刷比較好?柏登牙醫院長黃斌洋醫師表示,牙刷的功能就是要把牙齒刷乾淨,建議從「刷頭」、「刷毛」、「握柄」這幾個面向來挑選適合的牙刷,若有口腔疾病者建議可諮詢醫師提供口腔照護建議喔。  市售牙刷類型眾多,那一種牙刷「最好」?黃斌洋醫師表示,由於每個人的口腔狀況各有不同,若有口腔疾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