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一文讀懂解封不失控》全世界只剩中港還在追求「清零」,台灣還需要花費巨大社會成本「消滅病毒」?

撰文‧今周刊編輯團隊

每到冬季,位於丹麥首都大區的腓特烈堡花園(Frederiksberg Gardens)綠地,總會被厚實的冰雪牢牢覆蓋,成為一座廣闊的室外溜冰場;在廣場上逆時針繞行的遊客,不經意地擦肩而過,臉上不見任何遮蔽。這看似再尋常不過的景致,對哥本哈根居民而言,是久違的自由。

2月1日,丹麥政府認定新冠肺炎不再屬於「社會危急疾病」,解除包括戴口罩、進入公共場所須出示疫苗接種證明在內的大多數防疫措施,讓民眾回歸正常生活。儘管在人口不及600萬人的丹麥,每日平均仍有4萬例確診,但流行病學專家認為,染疫與重症間的關聯已明顯「脫鉤」,建議政府放寬管制,與病毒共存。

一文讀懂解封不失控》全世界只剩中港還在追求「清零」,台灣還需要花費巨大社會成本「消滅病毒」?

鬆綁,不是北歐國度的特立獨行。太平洋西岸的日本,去年11月底出現第一起Omicron境外移入病例後,隨即禁止外籍人士入境,這項明快的處置,在當時曾獲壓倒性的89%民意支持;但2月12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視察機場防疫措施時也宣布,希望朝放寬邊境管制措施的方向審慎思考。英、德、法等歐洲強權,同樣正熱烈討論著如何逐步取消防疫規定。

 

Omicron的危與機

看科學數據  台灣能夠跟進放寬管制

台灣,如今也將跟上國際間這波解封浪潮。2月14日,中央流行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例行記者會上正式宣布,最快在3月中旬,會將國人入境檢疫時間,由現行14天縮為10天;目前必須專案申請才能來台的外籍商務人士,入境條件也將同步放寬,檢疫方式則適用國人待遇。

公布政策前夕,陳時中對《今周刊》詳細解釋指揮中心決定走向放寬管制的思惟邏輯,在他的一套完整藍圖中,盱衡各項客觀條件,台灣不僅「能夠」跟上國際潮流,更重要的是,台灣「必須」跟進。

「Omicron剛出現的時候,我同時看見危機和轉機。危機是它從染疫到開始傳染的時間縮得非常短;轉機是它在全世界造成的重症率和死亡率都相對較低。」陳時中不諱言,放寬管制措施確實可能讓本土確診病例數上升,但指揮中心基於另一項考量因素:「如何在控制疫情與維持經濟活動之間取得平衡」、並經過綜合評估,仍做出開放的決定。

「我們很清楚看到,下半年全世界都會開放邊境,在那情況下,貿易立國的台灣如果繼續拒絕商務人士入境,恐怕會失去很多機會,造成經濟倒退。」陳時中認為,拒絕開放邊境,將使台灣產業在與其他國家的競爭上居於劣勢。

 

「清零」不再是重點

讓民眾認知打疫苗遠離重症才關鍵

 

國內流行病學專家,多正面看待逐步放寬管制的立場,但也呼籲指揮中心循序漸進,並且在鬆綁之前爭取時間做好配套措施。而疫苗覆蓋率,是重中之重。

 

疾管局前局長蘇益仁指出,面對疫情,全世界幾乎只剩下中國與香港還在追求「清零」,台灣不必花費巨大的社會與經濟成本試圖「消滅」病毒。但他認為,60歲以上高齡人士染疫的重症率與死亡率遠高於年輕族群,其中,去年率先施打疫苗的75歲以上長者的保護力甚至已接近失效,指揮中心應加速讓高齡者第三劑疫苗覆蓋率達到8成以上,才可避免重症病患造成的醫療資源負擔。

 

根據疾管署統計,截至2月14日,台灣12歲以上民眾有75.7%完整施打兩劑疫苗,追加劑覆蓋率則為30.6%;其中75歲以上高齡者施打兩劑的比率僅69.3%、追加劑則為45.7%,距離專家評估的開放邊境標準,還有一段差距。

 

對此,陳時中回應,追加劑覆蓋率達到12歲以上人口的50%,是開放邊境的重要配套措施,指揮中心希望3月中旬能夠達標。

兩年多來,新冠病毒已經歷多次變異,人類的防疫措施也隨之不斷調整。絕對的封鎖,顯然不是長久之計,如何善用手中工具與對抗病毒的經驗,在染疫風險與正常生活中小心取得平衡,是台灣與全世界,都必須面對的長遠課題。

更多精彩內容請看《今周刊APP

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313期)

閱讀更多文章,歡迎加入今周刊粉絲團&LINE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4天蒸發上百萬年薪也不賣…她靠「5311理財法」30歲擁千萬元6年就翻倍:台股最愛買這些

從兆豐金、合庫金買到玉山金、元大金,金融股多買幾家就能分散風險?退休投資你該懂的重要事

「小姑嫁出去了還分8千萬遺產!」 媳婦不爽砸祖先牌位:兒子是長孫卻什麼都沒有

630元買不下手,花1萬5也能抱台積電!30年股海老手:一個理由必買,怎麼買「看這指標」

年化報酬率逾7%!7張圖解析:50後玩出全新第二人生,投資最好時機就是「現在」

 

本文出處;更多精采內容請上《今周刊》官方網站;《今周刊》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家中難免會存放一些備用藥物,以備不時之需,但藥品該如何正確存放才能降低變質風險?食品藥物管理署建議,藥品保存要遵循「避光、避濕、避熱」三大原則,即可維持較好的藥品品質喔!  根據食藥署建議,藥品存放應視藥品說明書而定,若建議以室溫存放的藥物,則應遵循「避光、避濕、避熱」三大原則! 若家中有防潮箱時,...

閱讀詳情 »

健康食品吃就對了? 打壞身體運作,小心越吃越得不償失! 文/身心靈全面觀照的人文中醫 李璧如   保健營養粉,等於「類固醇」 人體是一座設計精良的化工廠,每種營養與能量輸入與輸出的流程,自有它的韻律,原本天生俱足,只要不離常軌,所有的營養、需要的能量,都能自行製造合成。若人為干預,打亂自然...

閱讀詳情 »

「排寒」12字箴言!從飲食提升體氣,排出陳寒、阻絕新寒入侵! 文/身心靈全面觀照的人文中醫 李璧如 排寒十二字箴言:戒「冰冷寒涼、燒烤炸辣、濫補濫清」   何以要戒「冰冷寒涼」? 臺灣地處亞熱帶,我們很容易不小心就放鬆警戒,誤食生冷;尤其天氣熱到爆時,冰冷或涼性食材,更易入口。看診時總有病...

閱讀詳情 »

感冒、過敏、蕁麻疹…都是寒氣惹的禍! 中醫告訴你,寒氣從那來? 文/身心靈全面觀照的人文中醫 李璧如 寒氣是一股具體能量,主收引、凝聚。風寒之邪未淨或治不得法,衍生諸多疾症,正是許多大病的前行因素,而我證諸臨床的確如此。寒氣致病是很簡單的物理學,即熱脹冷縮的原理。熱會擴張,寒會收縮,使...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