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一時手滑?還是真該剁手? 2特點分辨你是否「強迫性購物」成癮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腦波弱、買到要剁手,不少人都有衝動購物的經驗,事後往往捶胸頓足,精神科醫師提醒,其實偶一為之,可適度犒賞自己,但如果買到變「卡奴」或「月光族」,可能就得擔心是不是陷入「強迫性購物(Compulsive Buying)」行為的心理問題。

強迫性購物雖尚未納入正式的精神疾病,但可歸類在衝動控制疾患,與行為成癮本質上相似。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鍾安妮表示,有這方面困擾的人,腦海裡經常盤旋著購物慾望,特別是出現負面情緒時,會以購物來紓壓,買的當下很開心,但後續須面對負面後果,包括自身的罪惡感、家人譴責、害怕周遭的人知情,甚至有人因而背負卡債,得面對經濟困境及法律責任。

自己究竟是一時的手滑?還是強迫性購物?鍾安妮點出不同,雖然一般人也會受到促銷活動影響,但屬於短暫、偶而發生,懂得踩煞車;強迫性購物則是長期且持續性的行為模式,當一個衝動來襲,就打開了「買不停」的開關。

鍾安妮說,強迫性購物的認知行為表現,會有2個層面,一開始是「正增強」也就是購物當下會有愉悅、放鬆的感覺;第2個層面則是「負增強」,開心的比例下降,反而發現自己「不買會不舒服」,一直想著購物這件事,也就是所謂成癮。

根據國外小樣本統計,5至8%民眾有強迫性購物困擾。此外,近年也觀察到年輕族群盛行趨勢升高,可能與腦部衝動控制系統尚未發育成熟,或是缺乏其他抒發情緒的替代方式有關,再加上市場行銷手法、消費型態改變都會影響。

鍾安妮表示,強迫性購買常與其他情緒疾患共病,如憂鬱症、焦慮症、物質成癮或其他行為成癮的病人等,也可能出現持續性購買行為;有些人會合併囤積症。另外,強迫性購買也須與其他精神科診斷鑑別,像是躁鬱症的病人可能過度積極參與會帶來痛苦後果的活動如大量購物,都可能對生活造成巨大影響,如果親友出現異常「爆買」,很可能是求救訊號,請多關懷並適時引導就醫。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台灣醫療科技新突破!北醫研發AI取代醫師肉眼 3分鐘速揪肺癌

168斷食怎麼越減越胖? 吃錯「重點」當心變得又胖又虛弱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擁有銀幕鐵漢形象,67歲的好萊塢明星布魯斯威利(Bruce Willis)驚傳罹患「失語症」,由家人代為宣布將退出影壇。國內醫師表示,失語症並非單一疾病,而是一種症狀,禍首最常見是中風傷及語言區;另外,失智症中稍微少見的額顳葉型失智症,主要表現就是以失語為主。且與一般...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清明連假即將到來,不少民眾都會出門掃墓祭祖,或利用假期郊遊踏青、野宿露營,台北慈濟醫院急診部醫師林柏蓁就提醒,3、4月氣溫回升又逢春雨,正是蛇類結束冬眠開始活動的時期,也是遭毒蛇咬傷的高峰,而野外有一大危險動作千萬別做,就是要避免赤手伸入草堆、樹洞或搬動石塊。 台灣常...

閱讀詳情 »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資料來源/鄭依倫中醫師 「醫師阿,我最近真的很不好唉!胸部很脹,壓到就痛,腰也痠到挺不起來,肚子又悶又痛,害我心情很差。看什麼都不順眼,朋友開的玩笑我都覺得超難笑,一肚子火…,沒什麼胃口還一直變胖,下巴也一直冒痘痘,煩都煩死了…」似曾相識的場景,總是每個月...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筱庭採訪報導)一名年約50歲的患者,10年前因皮膚紅疹與腫塊就醫,檢查發現是「淋巴瘤樣丘疹」,歷經6年左右的化學治療卻無好轉,後續甚至惡化為「T細胞淋巴瘤」,多次接受化療、放療亦無明顯改善。 惡性淋巴瘤每年新診斷病例超過3,000人,為國人癌症十大死因第9名。初期並無明顯特殊的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