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一會兒怕冷一會兒又怕熱! 他才知糖尿病上身已損神經血管

▲怕冷又怕熱?當心恐是糖尿病上身。(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怕冷又怕熱,竟也是糖尿病徵兆。一名48歲男性近幾個星期以來,只要天氣熱時就渾身不舒服,身體活動量一增加,便覺得自己快要中暑了,時常口渴喝許多水分,尿量也多,但卻不太流汗,偏偏只要一進入冷氣房,溫度若調得稍低些,又喊著覺得冷,想披外套,求診才知道全是糖尿病在作怪。

原來男子先前曾服用抗糖尿病的藥物治療,後來自覺沒什麼症狀,竟然自行停藥,這一次再檢查,空腹血糖已178mg/dl(126以上為糖尿病),飯後血糖238mg/dl(200以上為糖尿病),長期血糖指標糖化血色素9.3%(6.5%以上為糖尿病),已罹患糖尿病。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表示,有一些疾病會影響患者對環境溫度的感受,像是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會怕熱,甲狀腺功能減低則會怕冷,而糖尿病可能導致怕熱又怕冷。

何一成進一步指出,血糖代謝長期異常,會使神經與血管功能受到損害,在熱的環境中,皮膚血管不易舒張散熱,排汗量低,因此怕熱;而處在寒冷的環境中,皮膚血管不易收縮保熱,也不易靠脂肪產熱,因而怕冷。

一般熟知的糖尿病典型症狀為吃多、喝多、尿多和體重下降。但醫師提醒,有些人症狀並不明顯,或沒有典型症狀,反而是出現對溫度感受和以往不同、身體黏膜發炎、傷口不易好等表現。

何一成強調,曾檢驗出空腹血糖、糖化血色素偏高情況者,年齡大於40歲,體重過重,一等親內有罹患糖尿病,有妊娠糖尿病史或曾生過體重大於4.1公斤嬰兒的母親,高血脂、高血壓患者,平常缺乏運動者,全都屬於糖尿病的高風險族群,平時更需留意血糖的變化。

何一成提醒,糖尿病會造成身體器官的慢性傷害,只要發現有血糖上升情形,應尋求專科醫師進一步診斷治療,調整生活習慣,積極追蹤,切勿因為症狀不明顯就輕忽;一旦確診罹患了糖尿病,更應該長期治療,以降低併發症機率。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我就開門見山地說了,我老公的陰莖插不進來。我是說真的。我們交往的二十年來,這個「進忌」問題一直折磨著我們。我從未跟任何人提起過這件事,畢竟這實在難以啟齒。   我媽媽因為不知道內情,一天到晚問我:「你們怎麼結婚這麼多年還沒有小孩?去看個醫生吧。這並不丟臉,很多夫妻都生不出來啊...

閱讀詳情 »

窮途末路的現代醫學遇瓶頸 文 林翠玲 圖 林翠玲 自實施全民健保,締造了民眾滿意、費用低廉、全民有照護和世界矚目的成就,更曾被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為文讚賞。但為人稱道、傲人成績的代價卻是健保瀕臨破產,藥價黑洞、支出分配不均、資料作假騙錢等缺失詬病頻傳。這些健保沉痾,除了表象資源分配、誘...

閱讀詳情 »

捍衛自己的生命,遠離醫藥的坑害 文 林翠玲 圖 林翠玲 很多民眾反應,明明用健保卡看病,自費情形卻越來越多,對此私立醫療院所協會秘書長吳明彥表示,醫療費用快速成長,但健保給醫療院所的總額預算只增加3%、4%,開放昂貴的抗癌藥物給付壓縮了醫院的利潤,讓醫院面臨經營困境,出現人力短缺和門診時間偏短等問題...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田春慧        從手部移植到臉部移植,再到全眼移植方面的一些領先發展,組合一個全新的身體對於人類來說也並非遙遠之事,我們在移植方面非常大膽,我們移植頭髮,使頭髮變多變厚密。但是,移植的身體部位大並不能說明我們已經明白了移植的奧秘,移植小的人體組織同樣具有挑戰性。人類有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