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一會兒怕冷一會兒又怕熱! 他才知糖尿病上身已損神經血管

▲怕冷又怕熱?當心恐是糖尿病上身。(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怕冷又怕熱,竟也是糖尿病徵兆。一名48歲男性近幾個星期以來,只要天氣熱時就渾身不舒服,身體活動量一增加,便覺得自己快要中暑了,時常口渴喝許多水分,尿量也多,但卻不太流汗,偏偏只要一進入冷氣房,溫度若調得稍低些,又喊著覺得冷,想披外套,求診才知道全是糖尿病在作怪。

原來男子先前曾服用抗糖尿病的藥物治療,後來自覺沒什麼症狀,竟然自行停藥,這一次再檢查,空腹血糖已178mg/dl(126以上為糖尿病),飯後血糖238mg/dl(200以上為糖尿病),長期血糖指標糖化血色素9.3%(6.5%以上為糖尿病),已罹患糖尿病。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表示,有一些疾病會影響患者對環境溫度的感受,像是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會怕熱,甲狀腺功能減低則會怕冷,而糖尿病可能導致怕熱又怕冷。

何一成進一步指出,血糖代謝長期異常,會使神經與血管功能受到損害,在熱的環境中,皮膚血管不易舒張散熱,排汗量低,因此怕熱;而處在寒冷的環境中,皮膚血管不易收縮保熱,也不易靠脂肪產熱,因而怕冷。

一般熟知的糖尿病典型症狀為吃多、喝多、尿多和體重下降。但醫師提醒,有些人症狀並不明顯,或沒有典型症狀,反而是出現對溫度感受和以往不同、身體黏膜發炎、傷口不易好等表現。

何一成強調,曾檢驗出空腹血糖、糖化血色素偏高情況者,年齡大於40歲,體重過重,一等親內有罹患糖尿病,有妊娠糖尿病史或曾生過體重大於4.1公斤嬰兒的母親,高血脂、高血壓患者,平常缺乏運動者,全都屬於糖尿病的高風險族群,平時更需留意血糖的變化。

何一成提醒,糖尿病會造成身體器官的慢性傷害,只要發現有血糖上升情形,應尋求專科醫師進一步診斷治療,調整生活習慣,積極追蹤,切勿因為症狀不明顯就輕忽;一旦確診罹患了糖尿病,更應該長期治療,以降低併發症機率。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擔憂寶寶過敏,懷孕期應忌口吃海鮮、雞蛋等易致敏食物?部分水解蛋白配方,有過敏症狀的寶寶才需要喝?副食品應6個月後添加?以上答案皆非,但在台灣一項調查發現,有高達約八成的媽媽,對上述觀念持有錯誤迷思。根據「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最新調查資料顯示,在預防寶寶過敏的營養攝取上,從懷孕期、哺...

閱讀詳情 »

高血壓是現代死亡的一大殺手,全球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壓,其中每年有約940多萬人因為高血壓死亡。高血壓是導致心臟病和中風的主要因素,其已經成為導致殘疾和死亡的首要因素。由此可見高血壓的危害,那麼從哪裡能夠知道自己存在患高血壓的隱患了?答案是從手上。 平時我們只是知道一些高血壓的症狀和該怎麼緩解高...

閱讀詳情 »

他因為撞到,所以肚子上有一大片的瘀青,但都過2個月了,瘀青居然一直都沒有消,求助於醫生才發現居然是因為這個症狀... (僅為示意圖,與本文無關)pic 1 2     瘀青:就是身體受到碰撞後,皮膚微血管破裂,血液會從受傷的血管流出,流到周圍的組織內,血塊堆積形成出現瘀青。 &n...

閱讀詳情 »

     嬰兒和成人不同,剛出生不久時是無法用嘴巴呼吸的。因此,鼻子在此時期就顯得重要許多。太頻繁的經常性鼻塞,有時候可能是遺傳的關係。 寶寶剛出生沒辦法用嘴巴呼吸     通常我們都是用鼻子呼吸,當鼻子塞住時才改用嘴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