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一生22個衰老的時間點,8歲、10歲、17歲、30歲...不同時期不同保養重點!必看!

一生22個衰老的時間點,8歲 10歲 17歲 30歲...不同時期不同保養重點!必看!
一、生的22個衰老時間點一、8歲決定女性生育能力。此時的激素分泌和黃體酮的水平會對她的一生產生影響,因此要避免劇烈的體育運動,飲食一定要跟上。

二、10歲女性青春期萌芽。
40%的骨骼在此時以衝刺的速度形成,攝入足夠的鈣是至關重要的。多食用奶製品、多做運動,避免肥胖。

三、17歲智齒發育。出現口腔疾病,使用漱口水或淡鹽水漱口消炎鎮痛,必要時使用撲熱息痛和阿司匹林。

四、25歲骨骼發育達到頂點。要攝入足夠的鈣和維生素D,一般地說,每天要喝一瓶牛奶或酸奶,並多曬太陽以獲得維生素D。

五、28歲男性開始脫髮。睾丸激素的水平變化是毛囊萎縮的主要原因,注意早餐中蛋白質的攝入,多食用雞蛋和瘦肉可以延緩毛囊的萎縮。

六、30歲新陳代謝能力下降,開始發胖。每天少攝入200卡路里的熱量,可以防止身體走形。

七、34歲女性最佳生育年齡。此時生育可以使母嬰都更健康,母親更長壽。每天服用葉酸對母嬰健康都有好處。

八、35歲白髮開始出現。這是毛囊中的黑色素細胞不活躍造成的,服用B族維生素可以延緩白髮的生成,並且也有緩解精神壓力的作用。

九、40歲男性生育能力下降。無論母親是否年輕,此時受孕的嬰兒其流產率都會增高。讓睾丸保持較低的溫度,是提高精子存活率的關鍵。多攝入富含鋅、硒、維生素C、維生素E的食物能提高精子的活力。

十、41歲骨質疏鬆的跡象開始出現。加強鍛鍊,每週做有氧運動,例如跳舞、跑步等,快走四五次。

十一、42歲大腦進入中年期,腦細胞每天流失1萬個。隨著循環能力的下降,腦部供氧減少,記憶力受到影響。經常讀書、下棋,彈奏樂器都可以幫助我們保持頭腦的敏銳。
一生22個衰老的時間點,8歲 10歲 17歲 30歲...不同時期不同保養重點!必看!


十二、46歲開始出現老花眼的症狀。這是眼睛的聚焦能力下降造成的,雖然老花眼不能抗拒,但是戒菸可以避免進一步的問題,特別是白內障的發生。

十三、50歲開始出現帕金森症。多攝入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如橄欖油、瓜子和杏仁。

十四、51歲是女性更年期的平均年齡。改掉喝咖啡的習慣,換成茶或果茶,同時多攝入鈣。

十五、59歲容易受到皮膚病的威脅。避免皮膚在陽光下暴曬,冬天最好也使用低倍數的防曬霜。
一生22個衰老的時間點,8歲 10歲 17歲 30歲...不同時期不同保養重點!必看!


十六、60歲白內障問題突出。多吃扁豆、豆芽、捲心菜、萵筍、奇異果、蜜瓜等食物,注意眼部異常。

十七、63歲是女性卵巢癌的平均年齡。最好多吃花椰菜。十字花科的蔬菜中所含的蛋白質,對卵巢癌細胞有抑制作用。十八、68歲是關節置換手術的平均年齡。控制體重,過重的體重會增加關節負擔,誘發骨關節炎。

一生22個衰老的時間點,8歲 10歲 17歲 30歲...不同時期不同保養重點!必看!

十九、70歲是英國腸癌的平均年齡。多吃藍莓,或其他高纖維的食物可防止癌變。

二十、75歲大部分人會有高血壓。高血壓會誘發心臟病和中風,要定期檢查血壓。

二十一、76歲是英國男性的平均壽命。降低飯量可以更長壽,還可以減少包括癌症等疾病的發生。

二十二、81歲是英國女性的平均壽命。節制飲食,多吃蔬菜和水果,適度吃魚,使用橄欖油,適度地飲用葡萄酒。

文章來源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由經濟部國際貿易局主辦,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執行的第4屆「台灣國際醫療展覽會」,今(19)日至22日在台北世貿1館與「台灣國際銀髮族暨健康照護產業展」、「台灣國際中草藥暨機能性食品展」及「台灣國際親子產業展」聯合展出,此次參展醫療產品多與科技結合,並以居家消費型產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腸病毒已進入流行高峰期!為了防止疫情擴散,台北市政府衛生局與教育局共同至台北市立育航幼兒園,以輕鬆愉快的洗手歌帶動唱,教導小朋友正確洗手5步驟「溼、搓、沖、捧、擦」,並由郝龍斌市長與小朋友一同宣導洗手5時機「看病後」、「接觸幼兒前」、「如廁後」、「擤鼻涕後」、及「吃東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日前健保署宣布,7月起,將擴大DRGs住院診斷關聯群支付制度,引起醫界不滿,認為「同病同酬,包裹給付」如同變相壓榨;對此,該署澄清,DRGs並非不分疾病輕重、不分治療方式,單一價格給付醫院,而是會依疾病嚴重度不同,給予不同加成,絕非同一疾病都採均一價支付。健保署自99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你是個餐餐都得吃肉的肉食族嗎?小心!嗜肉如癡,容易罹患高血脂!日前就有一名小學五年級的陳小弟,因為偏愛吃肉、卻不愛吃青菜,年僅10歲膽固醇數值就超標,甚至還有高血脂,讓媽媽嚇了好大一跳!陳媽媽是標準的上班族,營養科系出身的她,對於家人飲食營養相當關注,然而,由於夫家的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