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一直減肥卻越減越肥? 壓力胖!該減的不是體重而是壓力

一直減肥卻越減越肥? 壓力胖!該減的不是體重而是壓力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人們的壓力也跟著越來越大,不論是來自工作、人際關係、金錢、家庭等,或是減重中的你讓自己有太大的壓力,皆會導致身體中荷爾蒙的運作,尤其是一種叫作皮質醇的分泌物,倘若長期維持高濃度的皮質醇,可能會提高肥胖的風險。它會讓我們增加食慾,還會改變想攝取的食物來源,讓我們更傾向於高熱量食物。

醫美診所魏炯林醫師說明,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造成肥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壓力過大而攝取食物過量的情緒性進食(或安慰性進食),是受體內荷爾蒙的影響,造成「壓力型肥胖」。此時,我們該面對的不再只是體重機,而是正視你的壓力來源,並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肥胖是種疾病 壓力型首要先找到紓壓管道

一位35歲竹科工程師是部門中唯一的單身者,主管對他的標準更加嚴苛,長久累積了巨大工作壓力、輪班制、工時長,一天四餐皆外食,放假只想休息、吃頓好吃的犒賞自己,身材一路攀升到BMI32(BMI超過27則為肥胖),也曾嘗試過各種非正規的減重方式,都以失敗收場。直到遇見一位心儀對象,為愛來到魏炯林醫師的門診,初步問診後,魏醫師先將他轉介至身心科,先進行認知行為的治療,學會如何與壓力共處。

在身心科個管師的協助下,工程師重拾了過去所熱愛的吉他,透過音樂舒緩壓力,也不再想靠大吃大喝解決。接著回到魏炯林醫師的門診,慢慢的調整飲食習慣,也加入些許運動在生活中,半年後BMI值就降到28,減了至少十公斤左右,目前持續改變中。

減重不得求快 需循序漸進改變生活習慣

在節奏如此快速的世代下,許多減重者都想追求快速瘦身,進而聽信偏方或是使用非適應症的藥品來減肥,魏炯林醫師表示,即便真的能在短時間內瘦下來,卻也會很快復胖且伴隨著其他副作用,讓自己陷入減肥失敗的負面情緒中。

魏炯林醫師提醒民眾,理想的減重目標設定為每週0.5-1公斤,藉由逐步地改變飲食與運動,每天減少約500-1000大卡的熱量攝取,找出適合自己健康的生活模式,才是真正落實體重管理的方式。也建議減重者尋求專業醫療團隊的協助,找出造成肥胖的根本問題、對症下藥,不讓減重之路遙遙無期。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人們的壓力也跟著越來越大,不論是來自工作、人際關係、金錢、家庭等,或是減重中的你讓自己有太大的壓力,皆會導致身體中荷爾蒙的運作,尤其是一種叫作皮質醇的分泌物,倘若長期維持高濃度的皮質醇,可能會提高肥胖的風險。它會讓我們增加食慾,還會改變想攝取的食物來源,讓我們更傾向於高熱量食物。

醫美診所魏炯林醫師說明,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造成肥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壓力過大而攝取食物過量的情緒性進食(或安慰性進食),是受體內荷爾蒙的影響,造成「壓力型肥胖」。此時,我們該面對的不再只是體重機,而是正視你的壓力來源,並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肥胖是種疾病 壓力型首要先找到紓壓管道

一位35歲竹科工程師是部門中唯一的單身者,主管對他的標準更加嚴苛,長久累積了巨大工作壓力、輪班制、工時長,一天四餐皆外食,放假只想休息、吃頓好吃的犒賞自己,身材一路攀升到BMI32(BMI超過27則為肥胖),也曾嘗試過各種非正規的減重方式,都以失敗收場。直到遇見一位心儀對象,為愛來到魏炯林醫師的門診,初步問診後,魏醫師先將他轉介至身心科,先進行認知行為的治療,學會如何與壓力共處。

在身心科個管師的協助下,工程師重拾了過去所熱愛的吉他,透過音樂舒緩壓力,也不再想靠大吃大喝解決。接著回到魏炯林醫師的門診,慢慢的調整飲食習慣,也加入些許運動在生活中,半年後BMI值就降到28,減了至少十公斤左右,目前持續改變中。

減重不得求快 需循序漸進改變生活習慣

在節奏如此快速的世代下,許多減重者都想追求快速瘦身,進而聽信偏方或是使用非適應症的藥品來減肥,魏炯林醫師表示,即便真的能在短時間內瘦下來,卻也會很快復胖且伴隨著其他副作用,讓自己陷入減肥失敗的負面情緒中。

魏炯林醫師提醒民眾,理想的減重目標設定為每週0.5-1公斤,藉由逐步地改變飲食與運動,每天減少約500-1000大卡的熱量攝取,找出適合自己健康的生活模式,才是真正落實體重管理的方式。也建議減重者尋求專業醫療團隊的協助,找出造成肥胖的根本問題、對症下藥,不讓減重之路遙遙無期。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15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維他命D不只是維他命 很多人會問我,一位外科醫師,為什麼要特別談論維他命D 呢?我想說的是,因為我研究維他命D已經十年了,我了解它,而很多人都錯怪它了⋯,所以我想要導正大家對維他命D的錯誤觀念。 維他命D(也稱為維生素D)大家都耳熟能詳,一聽到它都會先想到具有保骨本的用途,因為我們從小就被教育:小...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台中53歲楊太太去年彎腰取物時,突然聽到「啵」一聲,頓時上背劇痛、上半身無法旋轉,右側痛到肩膀無法上舉,四處求醫仍未好轉,隨後陸續出現下背痛及坐骨神經痛,讓她苦不堪言,直到安排抽血及骨髓穿刺,確診罹患多發性骨髓瘤,採標靶治療合併放射線治療後,癌細胞獲控制,讓她重燃抗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下腔靜脈置放濾網治療 避免誘發致命性心臟一名47歲女性,日前因左下肢腫脹、紫黑,甚至難以行走就醫檢查,醫師診斷確診為嚴重深部靜脈血栓同時合併子宮肌瘤,經給予口服抗凝血劑治療後,再經由檢查證實血栓導因於左髂靜脈壓迫症;治療上,除了嵌入微震波腔內溶栓導管及持續投予靜脈抗凝血...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52歲的劉先生,抽了10幾年的菸,平時有服用抗心絞痛及三高治療藥品,在強烈冷氣團襲台時,仍維持清晨外出運動習慣。但連續幾天都感到胸口悶痛,有壓迫感,擔憂新冠疫情不敢就醫,直到有盜汗及呼吸急促等症狀,才在家人陪同下就醫治療。其實有心絞痛與三高病史,在冷天更易受影響,最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