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陽明交大用AI算出新冠解方! 找出抑制新冠病毒的關鍵蛋白質

陽明交大用AI算出新冠解方! 找出抑制新冠病毒的關鍵蛋白質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智慧醫療再傳捷報!由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院院長楊進木教授帶領的團隊,藉由人工智慧及大數據成功找出四款具有抑制新冠病毒活性效果的潛力老藥,其中一款奈非那韋藥物(JMY206)經細胞及動物實驗顯示藥效比瑞德西韋藥物強數十倍,此項研究成果振奮人心,該藥物正在申請專利中。

運用人工智慧大數據 找出關鍵蛋白質

楊進木院長表示,找出新冠病毒與SARS地方差異是一個重要問題,即使過去新冠病毒資料不多,但病毒的基礎蛋白質是類似的,新冠病毒與過去SARS病毒相似度高達95%,只要找出相似、差異之處來設計藥物,也許可以老藥新用,發現侵入細胞的關鍵蛋白質,因此將受SARS影響的500多種蛋白質,與通過美國FDA藥物進行對比,進一步篩選出多功效的藥物。

跨校合作計畫開跑 合作開發潛力藥物

楊進木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包含陽明交大、台大、中央研究院、興大及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運用AI智慧計算、細胞實驗與動物實驗,模擬宿主受病毒感染後的體內細胞變化機制,並比對全球超過250份已公開的冠狀病毒主要蛋白酶3D構造圖像,發現新冠病毒侵入人體細胞的關鍵蛋白質具有6種可能的動態結構,鎖定了蛋白酶的罩門,在三個月內找到具有抑制新冠病毒活性效果的潛力藥物,包從抗C肝巴色匹韋(Boceprevir)、特拉匹韋(Telaprevir)、抗愛滋病藥物奈非那韋(Nelfinavir),以及一種抗發炎舊藥(JMY206)。

楊進木教授提到,全球首次發現抑制新冠病毒的多功效FDA潛力藥(JMY206)可阻擋新冠入侵、抑制新冠複製、降低免疫風暴;經實驗發現,抑制病毒效果比瑞德西韋強數十倍,動物實驗證實治療效果,是有潛力的抗新冠病毒口服藥物。

跨領域多面整合 後植臺灣防疫量能

記者會中,參與者包括各大院校的校長、院士、教授、研究員、博士等代表,針對新冠藥物新解方,認為跨領域的合作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希望未來能創造高能量的研究成果,為治療新冠肺炎帶來一線新曙光。

陽明交通大學林奇宏校長表示,早在疫情之初,陽明交大已啟動跨校合作計畫,希望能在疫情中貢獻心力,今天的成果不是單一研究室或院校能夠達成的,是一起集體合作的成果;科技部科學研究發展司司長陳鴻震表示,自SARS一直有厚植台灣因應新興感染症所需技術與人才,新冠疫情爆發之際,科技部投入相關研發工作,而防疫是跨領域、多面向的工作,希望未來凝聚更多能量,後植臺灣防疫能量;國防醫學研究所組長黃志恆博士,其防疫科學研究中心推動的計畫,期望能為新冠疫情貢獻一份心力。

臺大AI中心主任傅立成特聘教授,在臺灣打造國際級研究中心,宗旨在國際級AI生技醫療技術照護平台與國際重要機構合作,合作議題有轉譯醫學、急重症預測、失智症、智慧醫藥、AI倫理醫藥法規等,致力於推廣至國內外官產機構;陽明交大研發長蔡金吾教授提到,從智慧藥物設計、生化細胞、動物實驗、病毒學等整合研發成果,希望團隊創造出高能量及高衝擊研究成果,推展到產業界,加速台灣醫藥臨床需求和產業發展。

【延伸閱讀】

疼痛纏身治不好 六旬婦人經脊髓電刺激療法有效緩解

老婆反覆性流產 竟因老公染色體排序異常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智慧醫療再傳捷報!由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院院長楊進木教授帶領的團隊,藉由人工智慧及大數據成功找出四款具有抑制新冠病毒活性效果的潛力老藥,其中一款奈非那韋藥物(JMY206)經細胞及動物實驗顯示藥效比瑞德西韋藥物強數十倍,此項研究成果振奮人心,該藥物正在申請專利中。

運用人工智慧大數據 找出關鍵蛋白質

楊進木院長表示,找出新冠病毒與SARS地方差異是一個重要問題,即使過去新冠病毒資料不多,但病毒的基礎蛋白質是類似的,新冠病毒與過去SARS病毒相似度高達95%,只要找出相似、差異之處來設計藥物,也許可以老藥新用,發現侵入細胞的關鍵蛋白質,因此將受SARS影響的500多種蛋白質,與通過美國FDA藥物進行對比,進一步篩選出多功效的藥物。

跨校合作計畫開跑 合作開發潛力藥物

楊進木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包含陽明交大、台大、中央研究院、興大及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運用AI智慧計算、細胞實驗與動物實驗,模擬宿主受病毒感染後的體內細胞變化機制,並比對全球超過250份已公開的冠狀病毒主要蛋白酶3D構造圖像,發現新冠病毒侵入人體細胞的關鍵蛋白質具有6種可能的動態結構,鎖定了蛋白酶的罩門,在三個月內找到具有抑制新冠病毒活性效果的潛力藥物,包從抗C肝巴色匹韋(Boceprevir)、特拉匹韋(Telaprevir)、抗愛滋病藥物奈非那韋(Nelfinavir),以及一種抗發炎舊藥(JMY206)。

楊進木教授提到,全球首次發現抑制新冠病毒的多功效FDA潛力藥(JMY206)可阻擋新冠入侵、抑制新冠複製、降低免疫風暴;經實驗發現,抑制病毒效果比瑞德西韋強數十倍,動物實驗證實治療效果,是有潛力的抗新冠病毒口服藥物。

跨領域多面整合 後植臺灣防疫量能

記者會中,參與者包括各大院校的校長、院士、教授、研究員、博士等代表,針對新冠藥物新解方,認為跨領域的合作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希望未來能創造高能量的研究成果,為治療新冠肺炎帶來一線新曙光。

陽明交通大學林奇宏校長表示,早在疫情之初,陽明交大已啟動跨校合作計畫,希望能在疫情中貢獻心力,今天的成果不是單一研究室或院校能夠達成的,是一起集體合作的成果;科技部科學研究發展司司長陳鴻震表示,自SARS一直有厚植台灣因應新興感染症所需技術與人才,新冠疫情爆發之際,科技部投入相關研發工作,而防疫是跨領域、多面向的工作,希望未來凝聚更多能量,後植臺灣防疫能量;國防醫學研究所組長黃志恆博士,其防疫科學研究中心推動的計畫,期望能為新冠疫情貢獻一份心力。

臺大AI中心主任傅立成特聘教授,在臺灣打造國際級研究中心,宗旨在國際級AI生技醫療技術照護平台與國際重要機構合作,合作議題有轉譯醫學、急重症預測、失智症、智慧醫藥、AI倫理醫藥法規等,致力於推廣至國內外官產機構;陽明交大研發長蔡金吾教授提到,從智慧藥物設計、生化細胞、動物實驗、病毒學等整合研發成果,希望團隊創造出高能量及高衝擊研究成果,推展到產業界,加速台灣醫藥臨床需求和產業發展。

【延伸閱讀】

疼痛纏身治不好 六旬婦人經脊髓電刺激療法有效緩解

老婆反覆性流產 竟因老公染色體排序異常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17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曾聞名全台的《心海羅盤》主持人「葉教授」,其因自學研究出一套獨特的人生哲學,到處講道吸引上萬死忠信眾,成為心靈支柱、思想的嚮導,甚至還在演藝圈掀起一陣「YA教授」模仿潮;日前,傳出他因敵不過大腸癌病魔病逝,震驚不少網友。大腸癌與體質較相關 這些症狀為警訊  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新手爸媽看過來,寶寶便便顏色可得要瞧仔細,以利爭取更多黃金治療期!ㄧ名剛出生第10天的小米,媽媽在替他換尿布時發現其大便顏色偏淡,加上當時仍有黃疸現象,因此比對兒童健康手冊內的黃金九色卡後,趕緊帶小米就醫;經抽血檢查後發現,其直接膽紅素及總膽紅素比值偏高,確認是膽道閉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炎熱夏天,許多民眾喜歡到海邊戲水,最近有不少人被水母螫傷,其中一名高中女生,就是在海邊玩水上活動時,遭水母螫傷右腳,疼痛難耐,趕緊就醫,所幸僅是一個刺的刺傷;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診醫學部醫師李世光指出,若不慎被水母螫傷,第一時間應用毛巾或衣服沾海水清洗,盡快去除體表的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想在社會保有競爭力及地位,就必須不停歇的學習並充實自我!身為生醫生技公司及醫美生技市場TOP CEO之一的張麗綺,就是位具有強韌學習求知力的女企業家,即使已由負債跳級上市櫃公司,成為不少企業之楷模及焦點,她仍不斷充實自我,多方學習國際市場脈絡,以期使企業更加發光發熱。1...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