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寶寶半夜一直哭鬧 疑似腸絞痛怎麼辦?

寶寶半夜一直哭鬧 疑似腸絞痛怎麼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腸絞痛」是許多新手父母的惡夢,明明白天像天使一般的寶寶,怎麼夜深人靜時就變了一個樣,高分貝大哭、臉漲紅、手緊握、腳亂踢,怎麼安撫都沒用?好不容易停歇了,天也亮了…….只好拖著精疲力盡的身體去上班,晚上同樣的場景再來一次,幾天下來少有父母不崩潰的!今天就來談談要如何照護這些「愛哭」的天使。

什麼是嬰兒腸絞痛呢?

首先要先了解寶寶有腸絞痛並不是真的「生病」,目前醫界更傾向腸絞痛是一種隨時間自己會消失的「狀況」,這樣的寶寶其實並不少見,據統計有8-40%的寶寶可能發生這種狀況,男嬰或女嬰、早產或足月兒、母乳或配方奶哺餵,發生的機率似乎沒有差異。

腸絞痛通常發生在10天至3個月大的寶寶。大多在第2週至第4週大時開始出現腸絞痛狀況,高峰期大約在6週大時,之後逐漸緩解,3-4個月大時狀況消失,少數寶寶可能持續到6個月大。

腸絞痛發生的真正原因並不清楚,可能是腸壁神經發育不成熟,造成蠕動不佳;或是胃腸道功能尚未成熟,腸內菌叢尚未成型,以致對牛奶蛋白耐受性不佳,或對乳糖和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不完全;也有人認為會發生腸絞痛的寶寶可能並非是胃腸道的不適,而是本身比較高敏感和高需求,有研究證實腸絞痛可能跟家庭壓力,產婦的焦慮以及母親與嬰兒之間的緊張關係有關。

寶寶是腸絞痛嗎?

寶寶哭鬧原因很多,爸爸媽媽們首先要考慮其他原因,諸如是否肚子餓了?尿布濕了?包裹太多悶熱不舒服?若是抱著就可以安穩睡著,有可能只是寶寶喜歡被擁抱入睡。可以用以下三點來判斷寶寶是否為「腸絞痛」:

1.  Wessel氏333原則:哭鬧每天超過3小時、每周超過3天、持續超過3週。

2.  是否固定時間(通常傍晚或半夜)發作?是否發作和結束都很突然?  

3.  發作時哭鬧難安撫,發作以外的時間卻都很正常,不影響食慾和生長。

要如何照護腸絞痛的寶寶? 掌握三大原則!

前面提到腸絞痛的寶寶可能是因為腸胃道的功能尚未成熟造成不適,也有可能是因為寶寶的個性比較敏感,所以我們可以學習一些安撫舒緩寶寶的技巧,並改善餵食的模式,來幫助寶寶對抗「腸絞痛」。

1.   互相支持和尋找支援:

這段時期父母很容易感到挫折沮喪甚至崩潰,適度的休息是有必要的,爸爸和媽媽一定要互相幫忙,分擔照顧寶寶的責任,輪流照顧哭鬧中的寶寶和輪流休息是非常重要的,千萬別把責任全部丟給對方。若雙方都已經筋疲力盡,也不妨尋找外援,爺爺奶奶親朋好友適時的支援,讓父母有適度的休息,再重新面對寶寶,也是不錯的選擇。

2.   舒緩寶寶的技巧:

寶寶正在哭鬧時可以嘗試奶嘴安撫,或用包巾將寶寶緊緊包住(但要保留雙腳可以踢動的空間),抱在胸前輕輕搖擺(避免用力搖晃),模擬寶寶在子宮的感覺,或讓寶寶趴在大人雙腿上,並輕輕拍撫他的背,也可以換個房間,減少光線和環境視覺的刺激,或嘗試對寶寶唱歌、撥放柔和的音樂或「白噪音」(吸塵器、烘衣機、洗碗機、吹風機、白噪音機),穩定節奏的輕搖及聲音可以幫助寶寶入睡。若以上方式都沒有效,不妨把寶寶放進推車出門散步,或放入安全座椅開車兜風(不可抱在手中),也可能會有奇效。

3.   改善餵食的模式:

餵食技巧方面要避免過度餵食寶寶,切忌寶寶一哭鬧就餵食,過度的餵食反而可能讓寶寶吸收不良增加脹氣,也干擾了寶寶的睡眠,讓寶寶情緒更加難以安撫,餵奶的間隔應至少2-2.5小時以上,若寶寶正在睡眠,可以延後餵奶時間,給予寶寶充足的睡眠。以奶瓶餵食寶寶時,應該讓寶寶身體保持垂直的姿勢(避免平抱寶寶),並勤加拍嗝排氣,也可考慮使用有防脹氣設計的特殊奶瓶來減少寶寶嚥入過多的空氣。

乳品方面,母乳具有最容易消化和最不易過敏的優點,母乳媽媽應該繼續哺餵母乳,並嘗試避開乳製品、咖啡因或其他高敏食物(牛奶、雞蛋、堅果、小麥…),若是配方奶寶寶,則可以與兒科醫師討論是否需要更換配方奶種類。至於益生菌的使用,目前有些研究認為給予特定的益生菌可減少腸絞痛的寶寶哭鬧的時間,其中以羅伊氏乳桿菌較具有實證,但證據並不是非常充分和一致,建議父母要先與兒科醫師討論優劣後再決定是否給予寶寶嘗試。

掌握腸絞痛三原則 合併下列情況要就醫

每晚哭鬧不停的寶寶著實很惱人,爸爸媽媽們在了解「腸絞痛」其實並不是那麼可怕和掌握以上三大原則,相信一定可以順利渡過嬰兒腸絞痛這段時期,但要記得腸絞痛通常在特定時間發作,有明確的開始和結束,反之,若是整日持續或反覆的哭鬧不止,或寶寶合併有以下這些症狀:發燒、嘔吐、食慾不佳、活動力不佳、嗜睡等,應該立即就醫讓兒科醫師仔細檢查評估寶寶。

(文章授權提供/李建忠醫師)


醫師簡介寶寶半夜一直哭鬧 疑似腸絞痛怎麼辦

李建忠醫師

專長

新生兒重症加護治療、早產兒照護和追蹤、兒童疫苗及預防保健、兒童一般醫學和急症處理

現職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新生兒科主治醫師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助理教授

【延伸閱讀】

老菸槍戒菸換季依然喘咳難癒? 肺阻塞合併氣喘不容小覷

天冷疲倦想睡又怕冷 你不是變老!吳宛容醫師:當心甲狀腺低下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腸絞痛」是許多新手父母的惡夢,明明白天像天使一般的寶寶,怎麼夜深人靜時就變了一個樣,高分貝大哭、臉漲紅、手緊握、腳亂踢,怎麼安撫都沒用?好不容易停歇了,天也亮了…….只好拖著精疲力盡的身體去上班,晚上同樣的場景再來一次,幾天下來少有父母不崩潰的!今天就來談談要如何照護這些「愛哭」的天使。

什麼是嬰兒腸絞痛呢?

首先要先了解寶寶有腸絞痛並不是真的「生病」,目前醫界更傾向腸絞痛是一種隨時間自己會消失的「狀況」,這樣的寶寶其實並不少見,據統計有8-40%的寶寶可能發生這種狀況,男嬰或女嬰、早產或足月兒、母乳或配方奶哺餵,發生的機率似乎沒有差異。

腸絞痛通常發生在10天至3個月大的寶寶。大多在第2週至第4週大時開始出現腸絞痛狀況,高峰期大約在6週大時,之後逐漸緩解,3-4個月大時狀況消失,少數寶寶可能持續到6個月大。

腸絞痛發生的真正原因並不清楚,可能是腸壁神經發育不成熟,造成蠕動不佳;或是胃腸道功能尚未成熟,腸內菌叢尚未成型,以致對牛奶蛋白耐受性不佳,或對乳糖和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不完全;也有人認為會發生腸絞痛的寶寶可能並非是胃腸道的不適,而是本身比較高敏感和高需求,有研究證實腸絞痛可能跟家庭壓力,產婦的焦慮以及母親與嬰兒之間的緊張關係有關。

寶寶是腸絞痛嗎?

寶寶哭鬧原因很多,爸爸媽媽們首先要考慮其他原因,諸如是否肚子餓了?尿布濕了?包裹太多悶熱不舒服?若是抱著就可以安穩睡著,有可能只是寶寶喜歡被擁抱入睡。可以用以下三點來判斷寶寶是否為「腸絞痛」:

1.  Wessel氏333原則:哭鬧每天超過3小時、每周超過3天、持續超過3週。

2.  是否固定時間(通常傍晚或半夜)發作?是否發作和結束都很突然?  

3.  發作時哭鬧難安撫,發作以外的時間卻都很正常,不影響食慾和生長。

要如何照護腸絞痛的寶寶? 掌握三大原則!

前面提到腸絞痛的寶寶可能是因為腸胃道的功能尚未成熟造成不適,也有可能是因為寶寶的個性比較敏感,所以我們可以學習一些安撫舒緩寶寶的技巧,並改善餵食的模式,來幫助寶寶對抗「腸絞痛」。

1.   互相支持和尋找支援:

這段時期父母很容易感到挫折沮喪甚至崩潰,適度的休息是有必要的,爸爸和媽媽一定要互相幫忙,分擔照顧寶寶的責任,輪流照顧哭鬧中的寶寶和輪流休息是非常重要的,千萬別把責任全部丟給對方。若雙方都已經筋疲力盡,也不妨尋找外援,爺爺奶奶親朋好友適時的支援,讓父母有適度的休息,再重新面對寶寶,也是不錯的選擇。

2.   舒緩寶寶的技巧:

寶寶正在哭鬧時可以嘗試奶嘴安撫,或用包巾將寶寶緊緊包住(但要保留雙腳可以踢動的空間),抱在胸前輕輕搖擺(避免用力搖晃),模擬寶寶在子宮的感覺,或讓寶寶趴在大人雙腿上,並輕輕拍撫他的背,也可以換個房間,減少光線和環境視覺的刺激,或嘗試對寶寶唱歌、撥放柔和的音樂或「白噪音」(吸塵器、烘衣機、洗碗機、吹風機、白噪音機),穩定節奏的輕搖及聲音可以幫助寶寶入睡。若以上方式都沒有效,不妨把寶寶放進推車出門散步,或放入安全座椅開車兜風(不可抱在手中),也可能會有奇效。

3.   改善餵食的模式:

餵食技巧方面要避免過度餵食寶寶,切忌寶寶一哭鬧就餵食,過度的餵食反而可能讓寶寶吸收不良增加脹氣,也干擾了寶寶的睡眠,讓寶寶情緒更加難以安撫,餵奶的間隔應至少2-2.5小時以上,若寶寶正在睡眠,可以延後餵奶時間,給予寶寶充足的睡眠。以奶瓶餵食寶寶時,應該讓寶寶身體保持垂直的姿勢(避免平抱寶寶),並勤加拍嗝排氣,也可考慮使用有防脹氣設計的特殊奶瓶來減少寶寶嚥入過多的空氣。

乳品方面,母乳具有最容易消化和最不易過敏的優點,母乳媽媽應該繼續哺餵母乳,並嘗試避開乳製品、咖啡因或其他高敏食物(牛奶、雞蛋、堅果、小麥…),若是配方奶寶寶,則可以與兒科醫師討論是否需要更換配方奶種類。至於益生菌的使用,目前有些研究認為給予特定的益生菌可減少腸絞痛的寶寶哭鬧的時間,其中以羅伊氏乳桿菌較具有實證,但證據並不是非常充分和一致,建議父母要先與兒科醫師討論優劣後再決定是否給予寶寶嘗試。

掌握腸絞痛三原則 合併下列情況要就醫

每晚哭鬧不停的寶寶著實很惱人,爸爸媽媽們在了解「腸絞痛」其實並不是那麼可怕和掌握以上三大原則,相信一定可以順利渡過嬰兒腸絞痛這段時期,但要記得腸絞痛通常在特定時間發作,有明確的開始和結束,反之,若是整日持續或反覆的哭鬧不止,或寶寶合併有以下這些症狀:發燒、嘔吐、食慾不佳、活動力不佳、嗜睡等,應該立即就醫讓兒科醫師仔細檢查評估寶寶。

(文章授權提供/李建忠醫師)


醫師簡介寶寶半夜一直哭鬧 疑似腸絞痛怎麼辦

李建忠醫師

專長

新生兒重症加護治療、早產兒照護和追蹤、兒童疫苗及預防保健、兒童一般醫學和急症處理

現職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新生兒科主治醫師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助理教授

【延伸閱讀】

老菸槍戒菸換季依然喘咳難癒? 肺阻塞合併氣喘不容小覷

天冷疲倦想睡又怕冷 你不是變老!吳宛容醫師:當心甲狀腺低下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12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1、蜂蜜是一種非常穩定的物質,如果妥善保存,可以幾百年不變質,營養也不會流失。 2、蜂蜜可以減少心血管系統的脂肪堆積。 3、蜂蜜是唯一一種非人工製造的甜味劑。 4、蜂蜜不會像經過提煉的糖和蔗糖那樣在胃裡發酵,因此不會有被細菌感染的風險。 5、蜂蜜可能是醣類中最簡單的分子形式,因此無法繼續分解。這使...

閱讀詳情 »

有症治病,無症養生,酒浸葡萄乾也滿可口,高齡族群關節多少有點毛病,試看看吧!一、將一盒金黃色葡萄乾(大顆粒,美國加州產),放在一個淺的器皿內。 二、用GIN酒(英國製琴酒)倒入器皿內,至全部葡萄乾浸過為止,一瓶酒浸泡兩斤葡萄乾。三、不封蓋停放,直至全部流質(即GIN酒)被葡萄乾吸收(約需七天)。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壓有著密切關係;然而,根據調查顯示,約有4成國人家中備有血壓計,但絕大多數都疏於使用,僅約2%民眾有每天測量血壓的習慣,而且其中逾55%民眾有錯誤的量血壓觀念,值得國人特別注意。根據衛生福利部所公布的102年國人十大死因顯示,心臟病僅次於癌症高居第二,高...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你是否有經驗,昨天買的便當雖然冰起來,但隔天再加熱食用,已有酸敗情形?夏天天氣炎熱,若不妥善保存,食物更容易臭酸。營養師指出,室溫容易加速細菌生長繁殖,夏天室溫超過32度,不要將食品放置室溫下超過1小時,以免吃下肚子發生食品中毒。溫度介於7至60度間,稱為危險溫度帶,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