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跳停5秒!九旬翁心搏過緩植入 無導線節律器治療

心跳停5秒!九旬翁心搏過緩植入 無導線節律器治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92歲的林爺爺,常常莫名暈倒,後來再次暈倒摔斷牙齒才就醫,經過反複心律監測,發現是心律退化導致心搏過緩,曾經心跳暫停最長達5.3秒。

收治個案的萬芳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右荏表示,林爺爺一週有數次心跳暫停的狀況,由於年事已高,加上不希望治療後影響活動度,因此建議他植入無導線心臟節律器治療,僅在需要時幫助恢復正常心跳速率。接受治療後,林爺爺就再也沒有莫名昏倒的狀況,能自行到公園打太極拳,從事輕量的運動。

心跳慢半拍? 心搏過緩每分鐘心跳小於60 

正常心跳每分鐘60至100下,少於60下就屬於心搏過緩,輕則可能會覺得無力、胸悶、氣促,嚴重者甚至會心臟衰竭或暈倒。

陳右荏醫師解釋,成因來自於內分泌系統的問題,比如甲狀腺功能低下、電解質不平衡等,其他常見原因還包括藥物影響,甚至是老化造成心臟傳導出問題,還有本身節律點的退化,都可能造成心跳過緩的狀況。

部分患者服藥能改善 症狀嚴重需植入節律器治療

部分心搏過緩患者能透過藥物治療逆轉病情,不過若是症狀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最好考慮植入心臟節律器治療,在發生心跳暫停時,放電恢復正常心跳。除了在鎖骨處皮下植入,連接導線到心臟的傳統心臟節律器,近幾年也發展出拇指頭大小,可以直接裝置在心臟內的新型無導線節律器。

陳醫師分析,傳統心臟節律器的優勢,是可以放置雙導線到心臟腔室,也就是讓雙腔室節律能保留完整的協同作用,不過因為需要打開皮下傷口,因此需要傷口復原時間,感染機率相對較高。

「無導線節律器,因為是直接從體內放置到心臟,所以就省去了傷口的問題。」陳醫師指出,無導線節律器不許植入於皮下,因此不影響患者的活動度,適合較年長的病人,或皮膚病灶、容易感染的病人。

陳醫師坦言,無導線節律器是直接放置於心室,雖可維持三分之二的心輸出量,但會犧牲心房三分之一的輸出量,不過對於像林爺爺這樣的年長患者而言影響差異不大。

植入節律器避免手機放胸口 安排心律監測有助發現問題

醫師表示,植入心臟節律器後,應避免把手機放在胸前口袋,但不影響其他電器設備如微波爐、出入安檢門的使用。提醒潛在患者對症狀有所警惕,若有需求可就醫安排心律監測發現問題。

【延伸閱讀】

預防心律不整昏倒、中風甚至猝死 醫師解析診斷與治療

以為心肌梗塞…六旬翁胸悶、暈眩掛急診 靠冷凍球囊消融導管治心房顫動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92歲的林爺爺,常常莫名暈倒,後來再次暈倒摔斷牙齒才就醫,經過反複心律監測,發現是心律退化導致心搏過緩,曾經心跳暫停最長達5.3秒。

收治個案的萬芳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右荏表示,林爺爺一週有數次心跳暫停的狀況,由於年事已高,加上不希望治療後影響活動度,因此建議他植入無導線心臟節律器治療,僅在需要時幫助恢復正常心跳速率。接受治療後,林爺爺就再也沒有莫名昏倒的狀況,能自行到公園打太極拳,從事輕量的運動。

心跳慢半拍? 心搏過緩每分鐘心跳小於60 

正常心跳每分鐘60至100下,少於60下就屬於心搏過緩,輕則可能會覺得無力、胸悶、氣促,嚴重者甚至會心臟衰竭或暈倒。

陳右荏醫師解釋,成因來自於內分泌系統的問題,比如甲狀腺功能低下、電解質不平衡等,其他常見原因還包括藥物影響,甚至是老化造成心臟傳導出問題,還有本身節律點的退化,都可能造成心跳過緩的狀況。

部分患者服藥能改善 症狀嚴重需植入節律器治療

部分心搏過緩患者能透過藥物治療逆轉病情,不過若是症狀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最好考慮植入心臟節律器治療,在發生心跳暫停時,放電恢復正常心跳。除了在鎖骨處皮下植入,連接導線到心臟的傳統心臟節律器,近幾年也發展出拇指頭大小,可以直接裝置在心臟內的新型無導線節律器。

陳醫師分析,傳統心臟節律器的優勢,是可以放置雙導線到心臟腔室,也就是讓雙腔室節律能保留完整的協同作用,不過因為需要打開皮下傷口,因此需要傷口復原時間,感染機率相對較高。

「無導線節律器,因為是直接從體內放置到心臟,所以就省去了傷口的問題。」陳醫師指出,無導線節律器不許植入於皮下,因此不影響患者的活動度,適合較年長的病人,或皮膚病灶、容易感染的病人。

陳醫師坦言,無導線節律器是直接放置於心室,雖可維持三分之二的心輸出量,但會犧牲心房三分之一的輸出量,不過對於像林爺爺這樣的年長患者而言影響差異不大。

植入節律器避免手機放胸口 安排心律監測有助發現問題

醫師表示,植入心臟節律器後,應避免把手機放在胸前口袋,但不影響其他電器設備如微波爐、出入安檢門的使用。提醒潛在患者對症狀有所警惕,若有需求可就醫安排心律監測發現問題。

【延伸閱讀】

預防心律不整昏倒、中風甚至猝死 醫師解析診斷與治療

以為心肌梗塞…六旬翁胸悶、暈眩掛急診 靠冷凍球囊消融導管治心房顫動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06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現年52歲的王阿姨,常常與老公和他的三五好友出去遊玩,熱愛旅行的他們,幾乎要把全台都玩遍了!「兩年前的我,根本想不到我可以擺脫藥物及注射胰島素,擁有這種輕鬆自在的生活。」王阿姨感慨的說。原來,王阿姨直到兩年前,都一直飽受糖尿病及肥胖帶來的種種困擾,直到去年年底,接受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學生怕打針,一看到針頭就大哭,緊張氣氛感染其他同學跟著「嚇嚇」,出現眩暈、噁心。醫師指出,暈針反應其實只是心理作用,與疫苗的安全性無關,建議學校集體接種疫苗時,可以放音樂、影片舒緩打針壓力,較不容易發生暈針。 校園集體公費流感疫苗接種 達75萬人 疾管署今年擴大流感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40歲的許小姐(化名)離婚後育有一子,無意間加入臉書和Line的國中同學群組,後來參加同學會聚餐,還巧遇曾經讓她心動的青梅竹馬男同學,重逢後兩人相談甚歡,並開始使用通訊軟體頻繁聯絡,甚至進一步發生性關係。某次出遊外宿旅館,許小姐赫然發現對方竟欺瞞已婚事實,為此大吵一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萬聖節即將到來,動動手就能創建專屬App,展現獨一無二的超炫應景燈效。物聯網時代來臨,國內科技業者利用「LiveCode」程式語言,結合英語教學透過Line與機器人對話,同時學會英文單字語法及程式語言,讓孩童從玩中學、學中玩,培養編程創客的能力。 啟發創造力、增加競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