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七成民眾不知過敏是慢性病 醫師教你挑益生菌

七成民眾不知過敏是慢性病 醫師教你挑益生菌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過敏問題讓許多人困擾,台灣人工智慧發展學會日前提出「過敏保健專家調查計畫」,提出五大常見過敏症狀、腸胃不適原因與相關迷思,強調過敏防治之道與日常保健重要性。台灣人工智慧發展學會理事長謝邦昌教授表示,調查中發現,有超過七成民眾不知道過敏是一種慢性疾病,近六成民眾不知道過敏無法完全根治,體現國人對過敏迷思多。

過敏迷思多 腸胃保健可改善過敏體質

台灣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秘書長蘇育儀醫師表示,過去從未出現過敏症狀,可能只是尚未被過敏原誘發,因此無明顯症狀,不代表本身沒有過敏體質,民眾因此容易忽略日常生活保健的重要性。調查中發現,民眾最常忽略的五大過敏症狀包括長期咳嗽、鼻子過敏、腸胃不適、黑眼圈與反覆感冒。若孩童有黑眼圈過敏或是反覆性感冒症狀時,家長須多留意孩子可能有過敏體質。另外,如何預防過敏,調查顯示,民眾大多以「外部預防」為主,例如避免接觸已知過敏原、清潔打掃環境等;對於「內在體質調整」卻相對較缺乏。

腸胃不適可能是過敏 腸胃保健不可少

謝邦昌教授提到,從醫師臨床經驗發現,超過八成民眾不知道長期腸胃不適可能是過敏現象,大多數病患是因為打噴嚏或流鼻水、鼻子癢、鼻塞、皮膚癢等上呼吸道過敏與皮膚過敏症狀而就醫。此外,七成民眾不清楚腸道健康可以提升免疫力、甚至還能改善過敏體質。蘇育儀醫師強調,腸道一向有「人體最大免疫器官」之稱,尤其腸胃道健康還能減緩免疫問題,民眾平時應多注意腸胃保健,適當攝取益生菌,維持腸道菌相平衡,可以輔助調整過敏體質。

民眾應重視日常保健 謹記挑選益生菌三要訣

環境中的過敏因子多,過蘇醫師指出,若症狀嚴重時,應先尋求醫師協助,排除過敏原,而日常保健應避免過敏原、適度運動及飲食調整。建議勤加打掃環境,減少塵蟎、黴菌等過敏原孳生,避免使用地毯與購買絨毛玩具等,保持環境通風,空氣品質不好時,不要開窗,更避免在戶外運動,以免 PM2.5 引發過敏反應。在運動方面,推薦有氧暨耐受性運動,例如跑步、騎腳踏車、游泳等;飲食則避免菸酒和容易造成過敏的食物,如帶殼海鮮、雞蛋、奶類等,另加上營養補充雙管齊下,選擇適合的益生菌產品,長期食用,可輔助調整過敏體質。

如何挑選益生菌?蘇育儀醫師分享,益生菌挑選要訣,第一是選擇有健康食品認證,品質功效較有保障;第二是適合國人體質的產品,如果有調整過敏體質的專利菌株會更好;第三,全程冷藏保存,因為益生菌不耐高溫,容易受到溫度影響讓菌數下滑、活性降低,因此挑選有冷藏配送的益生菌,而且在家裡不論是開封前或開封後,都應該放在冰箱裡冷藏保存,才能讓益生菌的效果更顯著。

【延伸閱讀】用噴的「粉厲害」! 護理傷口新選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78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沒有肝炎、肝硬化也可能罹患肝癌!有別於歐美各國,台灣肝癌發生原因,多以B、C型肝炎引起,然而北榮胃腸肝膽科教授黃怡翔指出,其中有10-15%肝癌患者非肝炎患者,最新研究指出,可能與脂肪肝有關。醫師建議,透過運動與飲食控制體重,可以改善脂肪肝。肝癌患者人數多 肝炎帶原者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許多考生、上班族,為了拼成績或拼業績,聽信謠言服用「聰明藥」,反引發身體不適。衛福部玉里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孔繁錦指出,俗稱「聰明藥」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劑,用來治療注意力缺陷過動症,讓注意力集中,但不能讓人變聰明,甚至還有副作用和成癮性。注意力缺陷過動症 從小有徵兆根...

閱讀詳情 »

平時不菸不酒,也沒有明顯的排便異常,竟然大腸直腸癌也中鏢!雖然隨著腸癌篩檢普及率的提高,近年國人腸癌整體發生率略為下降,但根據癌症登記資料,大腸直腸癌仍連續11年居國人癌症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其中超過4成以上屬於晚期患者。晚期腸癌患者治療最怕「副作用」會卡關,透過新型口服化療藥,可以提升生活品質。 ...

閱讀詳情 »

幹細胞療法又有一項新突破!花蓮慈濟醫院眼科研究中心,歷經三年多的時間,利用自體且取得容易的少量血液與皮膚的體細胞,成功分化成人類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再分化為「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感光細胞」與「視網膜節細胞」。未來可望修復視網膜病變及視神經受損,為失明患者帶來重見光明的希望,而這項創新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