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七旬阿嬤頭痛、嗜睡 原來大腦長2顆動脈瘤!

七旬阿嬤頭痛 嗜睡 原來大腦長2顆動脈瘤!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70歲阿嬤原本四肢健全、活動自如。有一天突然頭痛、腰痛,持續兩、三天後開始嗜睡,人一直不太清醒,家人感覺不對勁,就趕快帶阿嬤去急診就醫。醫師替她安排腦部電腦斷層掃描,但沒有看到明顯顱內出血。這可能因出血已經三天,造成出血在電腦斷層中不明顯。在高度懷疑病人有蜘蛛膜下腔出血下,醫師幫她做腰椎穿刺,發現脊髓液呈黃紅色,代表有顱內出血並流入脊椎的蜘蛛膜下腔。進一步腦部血管電腦斷層掃描顯示,這位阿嬤的腦部左側動脈竟長了兩顆動脈瘤,證實了阿嬤是因為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導致這些症狀。

這位阿嬤的主治醫師是亞東紀念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游健生,游醫師及腦血管疾病圑隊趕緊為她動手術夾閉所有動脈瘤。後續治療過程中出現蜘蛛膜下腔出血後常見的合併症:水腦症。經過引流手術治療後,水腦現象大為緩解,阿嬤發病時整天臥床,治療後已經可以行走,術後狀況良好。

顱內動脈瘤破裂 死亡率30%-50%

游健生醫師表示,動脈瘤就好像大腦中的「不定時炸彈」,彷彿一顆水球,隨著體積擴大,血管壁會越來越薄、很容易破,動脈瘤一破,很常引起蜘蛛膜下腔出血,死亡率達30%-50%。一般動脈瘤都只有一顆,即使長了兩顆,也多半出現於不同側,像上述70歲病患,大腦同側血管長出兩顆動脈瘤的情況非常少見。

動脈瘤破裂時,典型症狀則是劇烈頭痛,也有患者因出血導致腦部不正常放電而產生癲癇。游健生醫師指出,當有癲癇症狀,就得使用抗癲癇藥物,以免癲癇持續傷害大腦細胞,越快治療,越能避免病情惡化。


七旬阿嬤頭痛 嗜睡 原來大腦長2顆動脈瘤!

治療顱內動脈瘤 後續追蹤很重要

目前治療已破裂之顱內動脈瘤的方式包括「顯微手術鉗夾」和「微創血管內栓塞」兩種。顯微手術鉗夾是以動脈瘤夾子將血管和動脈瘤連結之處夾住,讓血液無法再流進動脈瘤,危機就會解除,復發率較低;微創血管內栓塞則是用線圈將動脈瘤填塞,達到封閉動脈瘤的效果。但如果線圈填塞較鬆,血流一直往動脈瘤沖刷,線圈就可能被推往動脈瘤內,引起動脈瘤復發。因此後續追蹤非常重要。

此外,也有部份患者在接受動脈瘤治療後產生癲癇、水腦、血管痙攣等併發症,以癲癇來說,約16%-20%的患者術後會產生癲癇症狀,只要使用抗癲癇藥物,便能大幅改善症狀。

游健生醫師也提醒,隨著健康檢查的普及,越來越多顱內動脈瘤在未破裂前被發現,動脈瘤患者應盡快尋求專業醫療意見。除此,平常也要做好血壓控制、避免抽菸,減低破裂機會。以免動脈瘤破裂,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45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文:樂活營養師編輯群   燒烤吃到飽、麻辣鍋吃到飽、下午茶吃到飽......各種吃到飽餐廳的盛行,雖然滿足大家的口腹之慾卻也帶來許多健康上的問題。很多人到吃到飽餐廳以「回本」為目標,總是大吃特吃到「撐到不行」的境界才肯罷休,卻不知這種飲食方式對腸胃、腎臟都很不利,也增加罹患慢性病的風險,下...

閱讀詳情 »

電飯鍋噗滋噗滋冒出蒸氣,躺在碗裏的紅、綠、黃、白、黑豆已經快要熟透,竄出濃厚豆香味,這碗充滿色彩及能量的雜豆湯,中醫師楊素卿每周要吃上兩、三次。已屆耳順之年的立生中醫診所院長陳旺全,二十多年來維持75公斤的標準體重,皮膚無斑且光滑,好到令女生忌妒,他用水果順勢養生:因應當時身體狀況選吃水果,比如應酬...

閱讀詳情 »

有不少人會出現早晚身體浮腫的情況,身體的浮腫給生活帶來了不少煩惱,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可以防止身體浮腫,今天小編就來向你支招,遠離身體浮腫!身體浮腫有兩大原因據MSN JAPAN報道,身體會浮腫主要有兩大原因,一種是由於肝臟和腎臟機能出現問題,此時身體的浮腫很難消除,另一種則是身體內部的水分調整不平衡,...

閱讀詳情 »

酸性體質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身體的影響也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當酸性不很強時,反應出來的是亞健康狀態,進一步酸化,就會出現各種疾病。這幾乎是所有內源性慢性疾病的患病原因。比如,癌癥病人的體液都是酸性的,病情越重,酸性越強。因為癌細胞只能在酸性體液和缺氧的條件下,才會瘋狂的生長,形成腫瘤。...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