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三餐不固定、愛吃宵夜 餐廳副總驚罹罕見大腸同時癌

作者:駱慧雯

根據統計,大腸癌在台灣是連續9年拿下發生率第1名的癌症,大部分的大腸癌在整個大腸僅會有1處病發部位,極少數會出現2個病發部位的「同時癌」情況,偏偏台中1名餐廳副總就是其一。醫師提醒,三餐不固定、愛吃宵夜都可能提高腸癌的風險,如果發覺最近有排便異常、便祕、胃口變差等症狀,都要提高警覺!

三餐不固定 愛吃宵夜 餐廳副總驚罹罕見大腸同時癌

魏宏宇醫師(右)表示,早期大腸同時癌的好發年齡約在60歲左右,占約大腸癌的3.5%,是相當少見的狀況。(圖片提供/烏日林新醫院)

大腸2處同時淪陷 同時癌好發年齡60歲

台中烏日林新醫院內視鏡中心主任、胃腸肝膽科魏宏宇醫師表示,大腸同時癌(synchronous colon cancer)指的是有2個以上的癌症病發部位同時發生在大腸,其中男女比約為1.8:1,好發年齡約在60歲左右,占約大腸癌的3.5%,是相當少見的狀況。但是,之前就收治1名罹患早期大腸同時癌的個案。

這名66歲的程先生,目前在一家知名婚宴館擔任副總經理一職,雖然體型標準,但平日沒有運動的習慣,而且因為從事服務業的關係,三餐不固定,下班也常常吃宵夜、小酌一番,某日陪太太到診所作簡單體檢時,自己順道做了生平第一次的糞便潛血檢查,報告顯示為陽性。於是,程先生再到烏日林新醫院接受大腸鏡檢查。

沒想到,在大腸鏡檢查過程中,魏宏宇醫師發現大腸有3顆瘜肉,其中2顆為絨毛狀外型、體積較大,約有2公分的腫瘤,當下與內視鏡中心團隊合作下,採「內視鏡黏膜切除術」進行黏膜下注射使腫瘤病灶隆起,接著用內視鏡將腫瘤完整切除乾淨。術後病理檢查報告顯示,其中2顆為較大顆的瘜肉,分別為原位癌及早期大腸癌(癌細胞侷限於黏膜層及黏膜下層),確診為「同時癌」。

三餐不固定 愛吃宵夜 餐廳副總驚罹罕見大腸同時癌

平常飲食習慣為高熱量、高脂肪、低纖維飲食及愛吃宵夜,有飲酒或吸菸的不良習慣,都是大腸癌的危險因子。(圖片/華人健康網資料照)

程先生表示,原本以為大腸鏡只能檢查有無瘜肉,沒想到竟然也能當下切除瘜肉,兼具診斷和治療的功能。而接受切除腫瘤之後,目前程先生只要固定每3個月或半年回診追蹤,避免局部復發或新增瘜肉。

腸癌警訊:食慾不振、體重減輕、排便習慣改變

魏宏宇醫師表示,據統計,早期大腸癌如果及早接受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大腸癌大多是由良性的大腸瘜肉病變而來,可透過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來提早發現和預防。如果平常飲食習慣為高熱量、高脂肪、低纖維飲食及愛吃宵夜,有飲酒或吸菸的不良習慣,或是有大腸癌家族史,都是大腸癌的高危險族群。若是出現腹痛、食慾不振、體重減輕、便祕或腹瀉、糞便變細、有便意卻大不出來,建議盡快至胃腸肝膽科就診。

相關推薦

何女士因為雙手關節腫痛僵硬就醫,抽血檢查發現類風濕因子呈陽性、發炎指數偏高,聽到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時,何女士很難接受,想到自已才40歲、孩子剛念幼稚園,得了這種重大傷病該怎麼辦?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健保署認定的重大傷病,而透過對致病機轉的研究,及細胞激素和訊息傳遞的認識,新藥研發一日千里,「不只類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糖尿病控制醫師能掌握的約只占1/3,雖說剩下的2/3都要靠病人自身的飲食與生活型態,但醫護端能否提供相應的完善衛教是很重要的關鍵!」周書澤醫師點出糖尿病共同照護網制度的核心精神「專業醫護團隊照護」。照顧超過1300位糖尿病病患的周書澤醫師,民國105年才剛取得糖尿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臺灣正面臨少子化的嚴峻考驗,同時也衝擊到學校、教師整個教育體系。由於全球已有如地球村,國際化的時代來臨,因應高等教育的普及,每到學測完寄發成績單,高中生要選填志願的時候,不少愛子心切的家長,便紛紛將孩子送出國,因此海外教育成了現今矚目的焦點。提早適應國際競爭 準大學生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世界肥胖聯盟估計,2025年全球肥胖人口將達到27億,治療肥胖併發症的費用將高達1.2兆美元。而台灣人的肥胖比例已於三年前就已達45.4%,常見的國人十大死因中,更是有7項都與肥胖相關。這些資料在在顯示,如果持續肥胖,恐將成為健康隱憂。這也難怪台灣營養保健食品產值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