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小時候胖不是胖? 研究:長大還是胖

小時候胖不是胖? 研究:長大還是胖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您的孩子是否符合健康體位?研究指出,兒童肥胖不僅會增加罹患慢性疾病,如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某些癌症的風險,對其骨骼肌肉、呼吸、內分泌及社交學習也會有影響。另外,小學時期肥胖的兒童,在成人後有6到7成仍然肥胖;而國中時期的肥胖,將來更高達7到8成也是肥胖成人,且會增加成年期的肥胖併發症、心理的不良影響。

兒童肥胖防治初見成效

據教育部學童體位資料顯示,105學年度國小學童肥胖比率為14.9%;國中生肥胖比率為16.8%,兩者肥胖比率已分別較102學年度(小學童肥胖比率為16.1%、國中為17.0%),下降1.2%、0.2%,相較其他國家肥胖率上升的趨勢,顯見教育部及衛福部推動兒童肥胖防治已初見成效。

兒童肥胖盛行率仍有努力空間

依世界衛生組織2016年公布世界各國5-19歲兒童肥胖盛行率資料,臺灣以「2014-2017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5-17歲兒童肥胖盛行率與APEC 20個國家比較,運用WHO 5-19歲兒童肥胖定義,以年齡別的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等於WHO孩童標準中位數2個標準差以上計算,男童(13.4%)及女童(8.0%)皆排名第11。

打造健康體位 健康飲食、身體活動、充足睡眠三管齊下

依衛生福利部公布的「兒童及青少年生長身體質量指數(BMI)建議值」,可對照兒童或青少年之年齡和性別並計算BMI值,就可以馬上判斷體重是否標準。

國民健康署提醒,兒童的體位要維持在正常的範圍,才能讓孩子的健康贏在起跑點,若體位為過重、肥胖就必須從健康飲食、身體活動及充足睡眠三管齊下,才能事半功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11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 隨著年紀增長,出現骨質疏鬆問題的機率恐提高,尤其又以60至70歲老年人居多;南部開業醫院藥劑科藥師陳佳玲指出,除了改善平時飲食習慣,像是戒菸、少喝酒等,也應配合適量運動,且懂得從飲食中攝取所需鈣質,必要時,則可透過藥物治療,有效改善症狀。 部分患者按時服藥 仍未見效 ...

閱讀詳情 »

睡眠(網絡圖片)  預防糖尿病需要做到管住嘴、邁開腿。專家介紹說,按照下面的這12種方法去做,便可一生不患糖尿病。不想得糖尿病的朋友們,以下這12個妙招供您參考。1、吃肉前喝兩勺醋。可大大降低血糖水平。如不習慣喝醋,最好飯前吃點放醋的涼拌菜。醋(網絡圖片)2、減輕5%的體重。只要體重減輕...

閱讀詳情 »

天然第一抗生素——魚腥草(網絡圖片)  「魚腥草」的傳說故事   相傳很久以前,在一個貧困的村子裏,有對不孝夫妻時常虐待雙目失明的老母親。一次,老人患了重病,高燒、咳嗽、咳膿血不止,夫妻倆不但賴著不給母親治病,還怪老人裝病。鄰居實在看不下去,便送來一條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春節假期將至,愛美女性新的一年要搶職場與情場的新春美鼻,這九天的假期就是最佳的做功課時間。管理自己的美麗,要從微整與整形之間細選優劣,其中不乏許多已經接受填充玻尿酸的女性,究竟是否該趁假期時間,投入整形手術,保持定型的美鼻,可在年假來臨前,以診所實例作為參考依據。 手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