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上班族瘋健身不拚沒效? 醫師示警慎防「高強度運動」誘發心臟病

▲醫師提醒,有運動習慣是好事,但得防高強度運動誘發心臟病。(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現代人生活、工作久坐不動,為了健康甚至追求健美體態,近年國人運動風氣夯,不少上班族一下了班就往健身房裡跑,拚命揮汗,彷彿不把運動強度拉高就浪費了時間跟金錢,但醫師警告,不少人平時疏於了解自己有沒有心臟血管方面的疾病,高強度運動反而成了誘發心臟病的最後一根稻草。

平時待在辦公室的小朱(化名)就是一例,一次下班健身剛做完高強度的運動後,忽然感到胸悶不適、呼吸困難,尤其一顆心臟砰砰直跳,心口疼痛,這才擔心是不是心臟出了問題。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表示,很多人在基本日常生活情況之下,從未意識到自己可能有心臟血管方面的疾病問題,可一旦處在高強度運動的壓力下,心臟負擔變大,增加心臟耗氧量,一旦血管有阻塞,運動只會讓心肌缺氧情況變得更明顯。

不想要因為運動反而誘發心臟疾病及相關併發症等風險,醫師建議,到了一定年紀,男性約35到45歲、女性約40到50歲,就必須開始養成定期心血管健檢的習慣。

洪育忠說,可先透過基本的動脈硬化指數檢查,了解自身與同年紀族群比較,是否有較高的心血管動脈硬化風險,而運動心電圖和心臟超音波也是常見選項之一。運動心電圖可以顯示心肌是否有足夠氧氣,進而診斷是否有心律不整等心臟疾病相關風險;心臟超音波檢查則能檢測有無瓣膜性心臟病或心臟衰竭問題。

洪育忠強調,預防心臟血管出毛病,日常飲食、生活型態最為重要,運動亦不可忽略,飲食原則以多攝取全穀類、優質蛋白質、好脂肪,纖維質、維生素的吸收,以及食用原型食物等為主,並保持運動、戒煙,養成控制體重的良好生活型態。

運動一定要循序漸進,洪育忠提醒,已經檢查出心臟疾病的患者,須經由醫師提供適合的運動處方。一般民眾運動,建議1周至少做1到2次不連續的重量訓練,宜間隔1到2天,好讓肌肉在重量訓練之後可以休息、修補並且強化;並搭配有氧運動,每次30分鐘,一周累計150分鐘。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1.頭暈耳內感染 夜間驚醒後感覺頭暈目眩,房子天花板都在轉,可能患上良性體位性眩暈。患者多為50歲以上女性,其病因是炎症或感染導致的內耳碳酸鈣晶體脫落,耳內平衡系統紊亂並向大腦發送混亂信息,進而導致眩暈。 2.頭痛頭痛症或磨牙症 定時頭痛症多見於中年人群,每晚頭痛定時發作,通常為凌晨1~3點。叢集性...

閱讀詳情 »

翻攝yinews,下同 人體自身補腎法 1方法一: 每晚臨睡前將兩手背緊靠腰部,仰臥於床上,5-10分鐘後,其熱感會逐漸傳遍全身。 開始時,雙掌被腰壓住會出現麻脹現象,3-5天后即可適應消除,雙腿會感到輕鬆靈活。 常酗酒的人,腦門還會滲出汗珠,有的腰部會出汗。 這是因為人的兩手外勞宮緊貼二腎後,雙...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下同)  醫學專業校稿:王興,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胸外科醫生 廚師不愁吃,裁縫不愁穿,那醫生愁看病嗎?凡事無絕對。中間戴帽子的青年人叫陳志剛,37歲,河北保定一家醫院的放射科醫生。2015年7月他洗澡的時候,突然發現左胸鎖骨下有一個突出的東西。...

閱讀詳情 »

  女網友在捷運上發現「野生的小鮮肉帥哥」想要偷拍,但喬完鏡頭下一秒就卻看到帥哥竟然… 中國小伙在伊朗意外撞倒老婦,而她提出的賠償竟然是:把我兩個女兒都娶回去!最後竟然... 韓國正妹穿2.44美元大陸拖鞋...5分鐘內腳流血不止竟然變殘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