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上班起來動一動 久坐不動老得快

上班起來動一動 久坐不動老得快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會影響健康,如提升死亡率、癌症、心血管疾病罹患率及增加腹部脂肪等,甚至影響大腦健康,包含大腦體積比較小、結構和認知功能較差。根據國健署今年公布的調查,近5成國人身體活動量未達國健署及WHO建議,且每日平均久坐高達近6小時!推測是國人生活型態的改變,使用3C的時間變長,導致久坐不動的人越來越多。

每天坐超過8小時 死亡風險增加58%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引述2016年發表於《Lancet刺胳針》整合16篇、超過100萬人的研究,發現每天坐著超過8小時且活動少的人,死亡風險增加58%;2014年發表於《國立癌症研究雜誌》的研究顯示,久坐罹大腸癌的風險增加24%、子宮內膜癌32%、肺癌21%;2019年美國運動醫學學院的報告指出,許多強力證據顯示,久坐會增加心血管疾病致死的風險。

許惠玉亦指出,久坐不動腰圍及腹部脂肪會明顯增加,根據2019年美國疾管署預防慢性疾病期刊,每天久坐看電視超過2小時的人腹部肥胖機率更大!而腹部脂肪已被證實是導致全身性炎症,造成慢性病的原因。

近期更有許多研究發現,久坐不動亦會影響大腦健康,更容易失智。美國波士頓大學2015年在美國心臟協會公布,針對1271名40歲成年人追蹤調查20年,結果經過腦部MRI和認知測驗後發現,不愛運動的人到60歲時,大腦的體積較小、測驗的結果也較差。推測久坐可能會減少腦神經新生、血管生成及神經突觸可塑性,並且增加發炎反應,而影響大腦的健康。

肥胖、腹部脂肪特別多的人 失智機率大
許惠玉表示,更糟的是,腹部肥胖和大腦的不良影響更會形成惡性循環!根據2020年由全球失智症專家組成的《刺胳針Lancet》委員會提到,肥胖是45~60歲中年罹患失智症的一項危險因子,體型肥胖、特別是囤積腹部脂肪的人,腦容量較小,未來罹患失智的機率更大。推測是因為腹部、內臟脂肪較易產生發炎細胞因子、血脂也較高,且較易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可能增加血管性的腦萎縮,進而影響大腦健康和認知功能。

運動認知神經科學家張育愷教授指出,經常做運動的人,其腦部組織密度更大、結構更健康,例如與失智症相關,掌管高階認知功能的前額葉及主導記憶和學習的海馬迴,運動都可增加這些腦區的活化和連結,使功能更佳。

董氏基金會呼籲,避免久坐不動,隨時動一動並循序漸進增加強度,最好提早養成運動習慣,每天至少運動20~30分鐘,讓身體和大腦都能突破年齡限制。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延伸閱讀】

淺談三大類血管疾病 心臟血管外科醫師教你預防 遠離國人第二號殺手

降血脂藥停藥率高達50% 醫師憂增加心肌梗塞風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11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五十歲男性,單側鼻塞膿鼻涕數月,於家裡附近診所就診服藥,經治療後症狀仍反覆發作。某次大力打噴嚏後發現鼻腔擤出沒看過的黑色生物的尾巴,轉而至醫院就診,經醫師仔細檢查後,赫然發現右側鼻腔內有黑色活物,馬上於門診安排鼻竇內視鏡檢查,並經內視鏡協助下取出一條長約四公分的活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在嬰幼兒視力發展完全以前,「聽力」就是他們認識世界的方式。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日前舉辦「媽媽嘉年華」,邀請幼兒教育專家施淑娟教授,教導媽媽們如何說故事給孩子聽,並透過故事讓親子關係更緊密。說故事好處多 增加腦部發展、親子關係從嬰幼兒時期開始說故事給小寶貝聽,不僅能讓親子關...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27)日新增7例新冠境外移入,當中5例都是印尼漁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單日增加5例印尼漁工個案,可能讓大家比較警覺,但從整月分析來看3月比例並沒有比較高。 羅一鈞表示,案1015至案1019均為印尼籍20多歲男性漁工,今(2021)年...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與全球多國都已開始接種新冠疫苗,未來施打證明能不能「解禁邊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初步規劃「類商務模式」,有可能在檢疫第7天自費篩檢PCR與抗體,合格才能放行,不會排除任何疫苗廠牌,如果施打中國大陸疫苗,篩檢通過一樣可縮短檢疫,但不會修法採購中國大陸疫苗。 指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