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下背痛到底哪裡出問題? 薦髂關節症候群這樣治

下背痛到底哪裡出問題? 薦髂關節症候群這樣治

【健康醫療網/田柏升綜合報導】為什麼總是下背痛?醫師表示,薦髂關節症候群需要納入下背痛臨床診斷之一,症狀類似坐骨神經痛,輕微者以藥物、復健、物理治療等緩解,嚴重且慢性者,可考慮關節內注射及神經燒灼、電刺激等治療快速控制疼痛。

6至8成人曾有下背痛 治療首要排除急迫問題

根據研究,約60%-80%的人一生中曾經歷過下背痛症狀。造成背痛的可能部位眾多,包括小面關節、薦髂關節、肌肉肌腱有痛點或是區域性有緊悶感受,也可能是坐骨神經痛或壓迫性骨折導致。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張麟指出,臨床治療背痛問題,會依輕重緩急排除急迫或需手術的問題,例如椎間盤突出合併神經壓迫、腰椎滑脫、骨盆腔感染、尿路或腎結石等。

影像不正常? 醫:未必是疼痛主因

張麟醫師強調,疼痛是主觀的,影像上『不正常』的部位不見得是造成疼痛的主因,在排除問題後,需根據疼的分佈找出合理結構性原因,再根據病人症狀擬定治療策略。

若疼痛位於薦髂關節附近,即腰椎骨及骨盆腔交界周圍,臨床診斷包括局部壓痛,疼痛可能向下肢延伸,以致有時症狀與坐骨神經痛難區分,也會傳到鼠蹊部、腹部或下肢遠端部位,影像上往往可見腰椎退化如骨刺或滑脫,也常發生於曾受骨融合等腰椎手術的病人,因此綜合成為薦髂關節症候群。

輕微者採非侵入式治療 嚴重者可考慮注射或熱凝療法緩解

若是疼痛症狀持續時間小於三個月或較輕微,以運動復健、物理治療、口服藥物等非侵入性治療為主,若經治療仍持續三個月以上未改善,可考慮類固醇加中短效麻醉劑注射於關節內,治療效期因人而異。

張醫師表示,經上述治療後若是症狀復發,可考慮熱凝療法或高頻熱凝療法,採行多點電燒、電刺激或單一傷口特殊電燒電極,症狀改善持續時間可達三至六個月以上。

【延伸閱讀】

復發性濾泡淋巴瘤治療新選擇 有效延長存活期

眼睛「蛋白」熟透透? 飛秒白內障手術找回好視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83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說到過敏,簡直是眾多人的噩夢,怎麼說呢?過敏原總是潛藏在生活周遭,令人難以察覺,一不小心就會引發過敏症狀,輕則打噴嚏流鼻水、皮膚發癢,嚴重的話甚至可能呼吸困難、休克。食物是引發慢性過敏的主要來源之一,美國健康資訊網站「howstuffworks」整理出排行前10名容易引發過敏症狀的食物,快來看看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年來,國人糖尿病發生率及死亡率一路攀升;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最新102年國人十大死因結果顯示,因糖尿病死亡的人數由前年的第五名躍升至排名第四。新北市立聯合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林桓生表示,糖尿病排名的躍升,與國人飲食西化有關,易導致肥胖、血糖升高;不過,糖尿病患者也別恐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氣溫飆高,正是冬病夏治的好時機!冬天容易感冒,患有呼吸道問題,如氣喘、過敏的民眾,常會在夏天時使用三伏貼治療。醫師指出,炎熱的天氣是敷貼三伏貼的最佳時機,透過適當的中藥材,敷貼在穴位上,可以達到改善體質、增加抵抗力的功效,但非人人適合。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黃中瑀表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台灣人的近視問題到底有多嚴重?根據統計,台灣約有1千萬名近視人口,高居全球前三名,平均每2個人中就有1人患有近視,比例更是全球第一,且其中約有2成的近視民眾是屬於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對這些高度近視而言,厚重的眼鏡無疑是一大負擔,所幸現在已可透過雷射近視手術,輕鬆擺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