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不動就不喘≠沒問題 符合3條件當心肺阻塞糾纏

不動就不喘 ne;沒問題 符合3條件當心肺阻塞糾纏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依據WHO公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死亡率高達10%,不止死亡率及盛行率高,病人同時需面對反覆入院及困難呼吸等問題,對於病人及家屬而言不僅是經濟上的耗損,對於生理及精神上之負荷更形成莫大的壓力,因此如何提升病人的存活率且增進其生活品質,對於胸腔科醫謢人員而言是一項重大的任務。

肺阻塞抽菸是主因 咳嗽為常見症狀

彰基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林俊維表示,肺阻塞的成因為有毒物的吸入,第一名是抽菸,其它為室內空氣污染、職業粉塵及室外空氣汙染等因素。肺阻塞的診斷,年紀大於40歲的病人具有症狀 + 危險因子暴露史 + 肺功能等條件,其常見症狀包括「慢性咳嗽」,可能是間段性咳嗽、不一定有痰;「慢性咳痰」則任何形式的慢性咳痰都有可能;「呼吸困難」漸進性、活動時更加劇、持續性。

不動就不喘≠沒問題 mMRC評估症狀嚴重程度

要如何評估「喘」?林俊維主治醫師指出,可透過改良呼吸困難指標(the modified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簡稱mMRC)評估「喘」或慢性阻塞性病人評量測試(COPD Assessment Test簡稱 CAT)評估症狀的嚴重程度。

林俊維主治醫師說明,肺阻塞急性惡化定義是病人呼吸道症狀的急性加重,且需要增加藥物治療,常見原因包括呼吸道感染最常見(病毒或細菌)、汙染、溫度變化,另外有三分之一原因不明;急性惡化的處理為輕度:短效氣管擴張劑、中度:抗生素或口服類固醇使用、重度:需住院或急診治療。

肺阻塞治療有2大目標 藥物治療減緩惡化頻率

而肺阻塞治療的目標,一是「減低症狀」:緩解症狀、改善運動耐受力、改善健康狀態;二是「降低風險」:預防疾病進程、預防及治療急性惡化、降低致死率。

肺阻塞的非藥物治療包括流感、肺炎疫苗接種、肺部復健;藥物治療則可減緩COPD 症狀,降低急性惡化的頻率與嚴重度,改善健康狀態與運動耐受力,但是不能改善COPD 患者肺功能下降。

【延伸閱讀】

接種疫苗有這3種症狀 恐是心肌心包膜炎 趕快就醫

胃鏡檢查新選擇 不適度降低、檢查更精細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86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造成全球大流行,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是最基本的防疫工作;然而面對持續升溫的疫情,除可做好外在防護,增強免疫力由內隔絕病毒更是抗疫關鍵。台北慈濟醫院營養科指出,蛋白質、維生素等皆為與免疫相關的重要營養素,能有效提升免疫力,使其發...

閱讀詳情 »

2021.06.01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6月1日為止,已經有137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0...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2019年底,新冠肺炎從武漢開始蔓延,已肆虐全球。台灣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超前部署、醫療人員的竭力投入,以及全體同胞配合防疫政策之下,我們守住了第一波的疫情擴散。不過,今年4月起又因為第二波的疫情而全國進入警戒狀態。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因新冠肺炎死亡的人數已超過三百萬...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雙北區域醫院防疫物資中央納管!今(1)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6月1日起雙北區域以上醫院,防疫物資都有中央撥補,安全儲備量可以提升至2倍;另外,民間採購疫苗佛光山與指揮中心討論,郭台銘已濟部洽談。。 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5月3日至27日就已經同意地方醫療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