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慢性鼻竇炎嚴重恐導致失明 微創手術納入健保造福患者

慢性鼻竇炎嚴重恐導致失明 微創手術納入健保造福患者

【NOW健康 王澍清/台南報導】1名64歲女士,過去有慢性鼻竇炎病史及免疫方面的疾病,因右側眼睛急性疼痛3天至奇美醫學中心急診就診,另外也長期有鼻塞症狀但都未接受檢查治療。經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部主治醫師王俞鈞檢查發現右眼腫脹紅熱,眼球有輕微突出及眼球活動受限,為眼睛蜂窩性組織炎,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有嚴重鼻竇炎及膿瘍,診斷為「右側慢性鼻竇炎併發右側眼睛蜂窩性組織炎及右側眼窩骨內側骨膜下膿瘍」,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療及3D立體定位導航鼻竇內視鏡微創手術治療,經治療後慢性鼻竇炎症狀皆已改善,門診內視鏡追蹤術後恢復狀況良好無復發情況,生活品質也改善許多。


慢性鼻竇炎原因眾多 出現這些症狀建議積極就醫


鼻竇結構有分為上頷竇(兩側臉頰處)、篩竇(兩眼之間)、額竇(前額眉間周圍處)、蝶竇(鼻腔後上方位置),當鼻竇內有發生發炎反應則稱之為鼻竇炎。有許多因素會造成慢性鼻竇炎,包括鼻腔鼻竇內結構異常、過敏性鼻炎、抽菸、環境空氣汙染、感染、免疫功能缺乏/自體免疫疾病、異物、胃酸逆流疾病、遺傳性疾病等


慢性鼻竇炎在定義上為臨床症狀持續超過3個月,其主要症狀為鼻塞、鼻腔內膿鼻涕、嗅覺異常、臉部腫脹感或疼痛。次要症狀有頭痛、發燒、口臭、咳嗽、耳部腫脹疼痛、牙痛等。病人就診時會視情況安排內視鏡檢查及影像學檢查,評估鼻道鼻竇內有無混濁分泌物、水腫、發炎、長鼻息肉、結構異常造成組塞。治療方面,通常優先以藥物治療,藥物治療無效則須考慮接受手術治療。若慢性鼻竇炎沒有適時接受治療則有機會產生嚴重併發症,如眼部蜂窩性組織炎、眼眶眼內膿瘍、腦膜炎、腦膿瘍等,可能會失明甚至致命


微創手術改善慢性鼻竇炎症狀 術後仍需注意生活習慣


根據統計,慢性鼻竇炎的盛行率高達15%至20%。慢性鼻竇炎的治療,主要以類固醇鼻噴劑及滅菌生理食鹽水鼻腔沖洗為主,若有急性感染症狀會給予抗生素治療,有合併過敏情況,藥物則會加上抗組織胺。手術是以鼻竇內視鏡微創手術治療為主,但鼻竇構造複雜,鄰近腦部、頸動脈和視神經,一旦不小心恐傷及重要部位,若搭配精準定位病灶的3D立體定位導航系統,更能有效清除病灶及減少手術併發症。目前3D立體定位導航已納入健保給付,符合健保適應症則不需要額外自費,更造福更多慢性鼻竇炎病人。


王俞鈞醫師表示,慢性鼻竇炎為容易復發的疾病,病人平時應保持規律運動習慣、多補充水分、遠離空氣汙染、不抽菸、遠離二手菸、控制過敏症狀、鼻腔沖洗,如有不適症狀持續,應盡快就醫,有助於降低慢性鼻竇炎復發機會及避免進展成嚴重併發症。


更多NOW健康報導
▸沒完沒了的肩頸痠痛 你找到消除對策了嗎?
▸國產糖尿病控制藥「柔醣錠」限期回收 食藥署說明原因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8)表示,鑒於國內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風險低,將鬆綁民眾生活防疫措施。為讓民眾生活及產業經濟在一定的安全條件下,逐步恢復正常運作,考量實務作業、諮詢專家並與相關部會研商後,公布「『COVID-19(武漢肺炎)』因應指引:實聯制措施指引」...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癌症大部分都是一定年紀以上,如果在30歲左右確診,可能都會被說成年輕患者,但癌症不是成年人專利,某些癌症在胎兒時期就有可能形成。由於新生兒無法妥善表達,也不知道自己哪裡有異狀,很容易錯過早期治療機會,等到父母發現孩子有些奇怪,就醫確診癌症時,就有可能面臨更大的生命威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除了O型腿,還有X型腿!安南醫院骨科許惟傑醫師表示,台灣民眾常見常見退化性關節炎以O型腿(膝內翻)為主,但少數民眾屬於X型腿(膝外翻),嚴重導致日常生活及走路不便,膝外翻所造成的膝蓋磨損更疼痛不堪,呼籲審慎評估全人工膝關節,可以改善。X型腿謹慎選擇治療 降低併發機率依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知名水產品牌天和鮮物臉書粉絲專頁以「謝謝您,願您成為幸福天使」為題,公布董事長、創辦人劉天和辭世的消息。劉天和原本為半導體業的科技人,48歲罹大腸癌,術後致力於水產養殖,並創設「天和鮮物」,推廣無汙染生鮮食物。 天和鮮物臉書上貼出影片悼念劉天和,「對天、對地,對得起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