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不只中暑 室內外溫差逾8.5℃也可能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不只中暑 室內外溫差逾8.5℃也可能心肌梗塞

一名70歲老先生中午在公園運動時突然昏倒,緊急送醫檢查為急性心肌梗塞,醫療團隊立即進行心導管手術,打通阻塞的心臟血管並置放支架,兩周後,老先生順利地出院。「人家說心肌梗塞都是天氣冷、寒流時才會發作,怎麼我老伴會在夏天發生呢?我還以為是天氣熱中暑昏倒。」老先生的妻子不解地問。 

高溫導致血液黏稠、膽固醇上升,增加血栓形成機會
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蘇彥伯表示,心肌梗塞或急性冠心症,隨著供應心臟養分的冠狀動脈因年齡、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抽菸等因素逐漸退化,產生斑塊堆積在血管內皮中造成阻塞,進而造成心肌缺氧和胸悶、胸痛等症狀。日積月累的斑塊若造成冠狀動脈血流的急性阻斷,甚至可能造成休克或猝死。

一般而言,冬季氣溫度驟降,容易造成血管收縮甚至痙攣,這時原本狹窄的血管會變得更嚴重,而引發急性症狀,這也是為什麼大眾普遍覺得心肌梗塞好發在冬天。其實夏季氣溫超過30℃時,發生急性冠心症的風險也會漸漸升高,當溫度超過31.5℃,風險會增加近3成;每上升1℃,整體的死亡風險會增加3%,若患者伴隨有糖尿病,更會增加冠心病死亡的風險。

為什麼高溫會造成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學理上來說,溫度上升會導致血液黏滯性增加、膽固醇上升、血管內皮受損,進而增加血栓形成機會。高溫造成的體液減少更會加重上述現象,過度的脫水在某些患者身上甚至會發生低血容休克,或是因電解質不平衡而發生致命性的心律不整。值得一提的是,不只是高溫,許多研究也發現,處在忽冷忽熱過高的溫差(大於8.5℃),或是缺乏空調而持續悶熱的室內環境下,一樣會增加急性冠心症發生的風險。台灣的氣候不時有破紀錄的高溫或日夜溫差變化劇烈情形,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可不慎! 

三高、抽菸、糖尿病及洗腎患者,屬於高風險族群
典型的心肌梗塞症狀是胸悶、胸痛,疼痛可以連到肩膀、後背或頸部,同時伴隨頭冒冷汗、喘不過氣等,嚴重時會造成低血壓休克、甚至心律不整或心臟停止而昏厥或猝死。有抽菸習慣、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腎功能不全或洗腎患者、高齡等都屬於高風險的族群。

預防方法為高溫警訊時避免從事劇烈戶外活動,外出時做好遮陽,避免陽光直曬,同時補充足夠水分避免脫水。室內環境保持涼爽通風,空調溫度設定在26~27℃,不但省電,還可避免室內外溫差過大,反而造成不適,甚至增加急性冠心症的機會。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圖片截自素材之家以及果殼小組 眼睛告訴你的6個密碼 黑眼圈:一早起來,發現眼睛四周黯沉、眼圈發黑?小心了!這可能是血液中沉積太多廢物的緣故。下眼瞼皮膚比其他部位薄,最容易反映血液顏色。想想最近有沒有感到壓力過大或過度疲勞?支配泌尿和生殖器官的腎功能失調,也會讓眼周變黯沉。澳大利亞醫學專家說,少熬夜...

閱讀詳情 »

文‧藍硯琳 大量身穿防護衣、戴著口罩的防護員,家家戶戶噴灑藥物,企圖撲滅病媒蚊,而這令全世界都上緊發條的疫情元凶,直指帶有茲卡病毒(Zika virus)的蚊子莫屬。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今年,罕見的召開緊急會議,與熟悉茲卡病狀的科學家、各地衛生組織成員,針對南美洲頻傳的小頭症狀進行討論,顯示事...

閱讀詳情 »

(本圖翻攝自iflscience) 試想,如果你的心臟正在衰竭,迫不及待地需要進行心臟移植。你的家人每天都在焦急等待醫院的電話,希望能早日找到捐贈者。直到有一天,他們打來了電話。興奮過後,你卻聽到電話線的另一端傳來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消息。醫生告訴你們:捐贈者不是人,而是一頭豬。 這並非天方夜譚。20...

閱讀詳情 »

  (翻攝自今日頭條,下同)   大蒜的養生功效 1.抗癌 國外研究發現,大蒜中的含硫化合物能促進腸產生一種酶或稱為蒜臭素的物質,通過增強機體免疫能力,阻斷脂質過氧化形成及抗突變等多條途徑,消除在腸裡的物質引發腸道腫瘤的危險。但是,目前尚無法定論究竟需要產生多少這樣的酶才能有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