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不吃甜食卻一直胃潰瘍 原來是這細菌在作怪!

不吃甜食卻一直胃潰瘍 原來是這細菌在作怪!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許多胃潰瘍患者,不吃甜食生活作息正常,卻還是一直誘發胃病,當心是幽門螺旋桿菌在作怪!一名50幾歲男性長年受到反覆胃潰瘍困擾,即使甜品都不碰,不抽菸、不喝酒,辛辣食物、咖啡、茶也都忌口,不應酬也早早就寢睡覺,卻還是每2~3個月因潰瘍出血住院,檢測後確診為幽門螺旋桿菌經由抗生素制酸劑藥物殺菌之後,逾20年反覆性的胃潰瘍,從此不再發作。

什麼是幽門螺旋桿菌? 能躲過胃酸侵蝕寄生胃部

胃酸PH值是2~3,大部份細菌在此環境下無法生存不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醫務長、消化內科主任陳冠仰醫師表示,幽門桿菌是一種嗜酸性的細菌,能躲過胃酸侵蝕,此菌構造有鞭毛,所以能鑽入胃裡更深的黏膜底下。

過去大家總認為潰瘍只與胃酸有關,但1990年代,2位澳洲科學家馬歇爾(Barry J. Marshall)與華倫(Robin Warren)因發現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與腸胃潰瘍的主要病因,是來自於幽門螺旋桿菌而非壓力,也讓他們榮獲2005年諾貝爾醫學獎。
幽門螺旋桿菌如何傳染? 經由糞口傳染性疾病

陳冠仰醫師說明,幽門螺旋桿菌會破壞胃黏膜,若此時感冒吃消炎藥、感冒藥,可能造成潰瘍。在過去衛生習慣不佳的年代裡,許多長輩將食物在嘴裡咬碎餵小孩,經由唾液造成傳染,在口裡及糞便中,都可驗出幽門桿菌,因此許少人年幼時體內就存有此菌。

特別是使用筷子的民族容易感染,曾有一對夫妻全家四口都患有幽門螺旋桿菌,因為在家裡沒有使用公筷母匙的習慣,經由口口唾液傳染,所以衛生習慣不佳與家裡環境較髒亂的民眾,皆有可能受感染。

幽門桿菌與胃癌關聯性? 罹癌率比平常高2-3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幽門螺旋桿菌訂為致癌物,陳冠仰醫師指出,基本上會有造成胃癌的機率。台灣過去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將近一千萬人有幽門螺旋桿菌,因此,早期胃癌發生比例明顯偏高,比平常人高出2至3倍,但是近幾年國健署資料發現,胃癌沒有明顯往上攀升,甚至出現微幅下降,就是因為民眾對幽門螺旋桿菌,已有一定的認知與防範。

幽門桿菌如何治療? 抗生素制酸藥物需吃14天

陳冠仰醫師強調,因為幽門螺旋桿菌喜歡酸的環境,先抑制胃酸將其消除。主要是使用口服抗生素藥物,再加上抑制胃酸藥物,但是劑量需增加,殺菌力僅達到70~80%,日後為了提高殺菌力,研發出許多新的抗生素制酸藥物。

而隨著醫學研究與進步,早期藥物都只吃7天,一直到目前為止,標準吃法為14天,除了透過胃鏡檢視成效之外,十年前開始,也可使用吹氣檢驗(碳13或碳14),得知幽門螺旋桿菌是否已消除。

【延伸閱讀】

最怕反覆發作! 多發性硬化症宜盡早積極治療

【疼惜你的另一半】腸胃不適月達12次 醫:勿輕忽卵巢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08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新冠病毒肆虐,多運動能提高免疫力,但是一名三十歲上班族陳小姐,卻因運動過量受傷,隔天右膝蓋疼痛腫脹無法走路。求助臺中慈濟醫復健科張瓊玟門診,醫師用超音波檢查膝關節發現髕骨上方有異,用空針抽出三十毫升的積水,陳小姐驚訝不已,被診斷為關節使用過度造成的運動傷害! 上班族運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47歲男性,因右腳突然痠痛,甚至嚴重影響走路就醫檢查,醫師觸診發現足背動脈以及膕動脈已沒有脈搏,經卜勒超音波顯示右大腿淺股動脈及膕動脈已被血栓阻塞,確診為急性肢體缺血症,也就是俗稱的腳中風,緊急採以24小時的超音波輔助溶栓治療(EKOS),清除大腿動脈血栓,再以經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以前很多人到美國旅遊,經常受托買綜合維生素、維生素C、E等回台,不過現在這些都退燒啦!因為現在最流行的健康保養品非葉黃素莫屬,不只舶來品的葉黃素超夯,在電視購物台中的葉黃素也賣得嚇嚇叫,為什麼葉黃素這麼紅呢?在過去大家都以為「魚肝油」才是保護眼睛最重要的營養品,不過現在大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61歲李姓男子日前因發現某棟民宅有失火,不但親力親為嘗試救火,更回家叫醒請家人幫忙,沒想到卻突然在現場心臟病猝倒,甚至一度失去生命跡象,所幸當時隨消防車出勤待命的兩位救護技術員,馬上使用急救器材,並執行電擊,經過現場實施四次電擊,加上救護車上第五次電擊和持續急救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