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沒想到腳也會中風? 嚴重恐面臨截肢 

沒想到腳也會中風? 嚴重恐面臨截肢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47歲男性,因右腳突然痠痛,甚至嚴重影響走路就醫檢查,醫師觸診發現足背動脈以及膕動脈已沒有脈搏,經卜勒超音波顯示右大腿淺股動脈及膕動脈已被血栓阻塞,確診為急性肢體缺血症,也就是俗稱的腳中風,緊急採以24小時的超音波輔助溶栓治療(EKOS),清除大腿動脈血栓,再以經皮動脈血管成形術(PTA)打開阻塞的小腿脛動脈,術後患者已逐漸恢復,遠離截肢風險。

腳中風成因多樣性 依病情給予合適治療

腳中風主要是因血管阻塞或栓塞造成肢體急性缺血的症狀,包括血管本身阻塞、粥狀硬化斑塊破裂、動脈瘤、凝血功能異常等都可能埋下危險因子;高醫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張景棠指出,患者會出現疼痛、蒼白、冰冷、脈搏消失、感覺異常等症狀,治療上會依病情嚴重程度給予合適處置。

無感覺缺損腳中風 可透過抗凝血劑治療

張景棠醫師說明,若為無感覺缺損或肌肉無力,且超音波顯示動脈靜脈皆有血流,則屬於存活或輕微受影響,可透過抗凝血劑治療並評估血管阻塞原因,或採導管介入治療,但若感到四肢缺損,甚至休息也無法緩解疼痛症狀,屬於立即影響,必要時得立即採外科手術恢復血流,而當肢體已失去感覺,甚至動靜脈都沒有血流,就得面臨截肢切除,但仍會積極搶救恢復血管通暢。

早就醫早診斷 有效提高治癒率

此外,治療上,心臟內科也會使用導管做介入治療,包括經導管接觸性溶栓、經皮動脈血管成形術以及經皮血栓機械清除,其中經皮血栓機械就是為能增加治療效率,院內所引進的多種新式導管搭配儀器,可望能助患者保住一線生機;張景棠醫師強調,治療關鍵仍在於及早就醫,及早診斷,以迅速打通血管恢復血流,尤其目前已能透過合併不同治療方式,以大幅提高治癒率。

【延伸閱讀】

防疫期間健康不延誤 看診拿藥醫師這樣建議

擺脫近視新選擇!SMILE全飛秒近視雷射‎‎‎ 截口小、降角膜移位機率

防武漢肺炎注意消毒! 辦公室出動殺菌機器人,這家員工上班更安心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48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1名46歲林姓中年男子,在1年多前發現後腦勺頭皮長了1塊凸起物,原本以為只是青春痘不以為意,但腫塊始終沒消除,日前他嘗試用力擠壓,反倒感覺紅腫疼痛,經就醫檢查後,醫師研判是皮脂腺囊腫,切除後病理報告顯示為良性,讓他鬆了一口氣,不過醫師提醒,若出現潰爛、紅腫、發炎、滲血...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今(7)日無本土與死亡病例,但多達21例境外移入,是今年境外移入新增單日最多。其中多達19例為突破性感染,且打滿3劑仍確診者有3位,其中有2位確診者打了3劑BNT,1人為2劑莫德納、1劑BNT仍確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30多歲的張先生,因運動傷害造成肩關節發炎沾黏,活動角度大減,每天穿脫衣服都疼得齜牙裂嘴;50歲的陳阿姨,因車禍進行腰部椎間盤手術,但術後傷口部位沾黏,從腰部到臀部整片肌群宛如架著鐵板,連彎腰穿鞋繫鞋帶都做不到。所幸經中醫幾次的「微創針刀」治療後,兩位病人日常生活自理能...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對重視飲食的台灣人來說,冬天就是「吃吃吃」的季節,天氣冷了不想出遠門,沒什麼事情可做就吃點東西,加上年終節慶氣氛濃厚,免不了要與朋友聚聚,吃個羊肉爐、薑母鴨,保暖祛寒兼補身。不過也有很多人因此補過頭,吃到口內炎、失眠甚至腹瀉者在所多有。那麼我們該怎麼吃呢? 現代人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