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冬天別補過頭! 中醫師教你「寒熱夾雜」體質該這樣補

冬天別補過頭! 中醫師教你「寒熱夾雜」體質該這樣補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對重視飲食的台灣人來說,冬天就是「吃吃吃」的季節,天氣冷了不想出遠門,沒什麼事情可做就吃點東西,加上年終節慶氣氛濃厚,免不了要與朋友聚聚,吃個羊肉爐、薑母鴨,保暖祛寒兼補身。不過也有很多人因此補過頭,吃到口內炎、失眠甚至腹瀉者在所多有。那麼我們該怎麼吃呢?


現代人多「寒熱夾雜」體質 薑母鴨少吃


台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部兼任主治醫師中醫師方志男認為,現代人因飲食習慣改變,經常吃炸物的關係,有「寒熱夾雜」體質的人特別多。「寒熱夾雜」是什麼?顧名思義就是寒性、熱性的體質特點都有一些,這些人容易火氣大、口乾,卻又怕冷。方志男建議日常生活的飲食,還是以溫和的料理為主,避免薑母鴨等太過燥熱的飲食內容。同時有自體免疫疾病的人,例如類風溼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的病患,更要避免吃燥熱的飲食,以免疾病復發。


同時,方志男觀察到一個現象,那就是大家去中藥房想買藥材,煮點四物湯等一些大家都能夠自己料理的簡易藥膳時,老闆卻是問顧客「你要50還100」,而非針對體質,選擇適合的藥材。他建議大家如想煮藥膳,像是四物湯這類的,應該諮詢合格中醫師,針對體質進行調整。


國健署提醒慢性病患 天冷食補注意3要點


衛福部國健署也提供幾個重點:如有缺鐵性貧血者可以用鐵質高的食材如鴨肉、牛肉、羊肉;痛風、高膽固醇血症者,避免選腰子、大腸、肝臟、豬心等普林與膽固醇高的食材、也不宜選油脂過高的三層肉,燉雞、燉肉、燉內臟的湯品,痛風患者宜忌口;血壓過高或有心、腦血管疾病病史的病友,注意鹽分、膽固醇、飽和油脂,也要注意補品中勿大量加入酒精。


另外,國健署也提醒大家要選擇適當的鍋具。鍋具建議挑選陶瓷或不鏽鋼材質,不建議使用鐵、銅、鋁、錫等金屬材質。烹煮前,先洗淨藥材,用冷水浸泡30分鐘後,水加至一定量,大火煮至沸騰再轉小火慢熬,過程中勿開鍋蓋,以免揮發油成分散失;生鮮肉品的食材,如雞、鴨等,應先汆燙後,再與藥材共煮。最後,記得「購買中藥材時請至合格的中藥販賣場所」,購買合乎衛生標準規範的藥材。

 


更多NOW健康報導
▸沒完沒了的肩頸痠痛 你找到消除對策了嗎?
▸大雪氣溫驟降兩時間點最易發生中風 中醫養生首重護心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曾正豪】腦膜瘤屬於常見的腦部原發腫瘤,根據統計,每十萬人就有7.44人有腦膜瘤,且以女性居多,多好發於中老年人,雖九成屬於良性腫瘤,但仍有一成為非典型或惡性腫瘤,民眾仍不得輕忽嚴重性;屏東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張家茂指出,腦腫瘤症狀差異性大,每位病患表現出的症狀都不同,難以用一種症狀就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歡樂迎新春,過敏也來湊熱鬧。過年飲食不節制、作息不正常,不少病患過敏發作,像是蕁麻疹、異位性皮膚炎。中醫師建議,透過中醫治療,輔助改善過敏症狀。刺激性飲食 蕁麻疹發作中醫師蕭育真表示,蕁麻疹是因免疫細胞太過活躍,釋放出大量的組織胺,導致過敏反應,皮膚出現紅腫、搔癢等症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失能或失智的老人最怕在家當三等老人,等吃飯、等看電視、等孩子回家,孤獨在家。奇美醫學中心護理部督導高金盆表示,奇美醫學中心的居家照顧服務與日間照顧中心聯手出擊,讓失能或失智老人能接受多元的服務方案,銀髮樂活,再創生命價值。踏出一步 參與日間照顧中心活動67歲大茂(化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辛苦工作、念書一年,到了年假期間,不少民眾難免會恣意放縱一番,大魚大肉犒賞自己的辛勞,親朋聚會也常常通宵聊天,但如果沒有適當的假期安排,長時間狂歡後未給自己留一段收心時間以為緩衝,假期結束後則容易出現因無法抽離放假氛圍,導致產生收假症候群症狀。連假症候群上身 工作成效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