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不嫌早!親子共讀助寶寶大腦發育 國健署、專家要父母從零歲開始

▲親子共讀最好從零歲開始。(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你跟寶寶「共讀」了嗎?越來越多研究指出,親子共讀有助孩子大腦發育、語言發展及增進理解能力等,近年親子共讀蔚為風潮,但怎麼做才對?國健署建議親子共讀最好從零歲開始,因為父母的聲音對於剛出生的寶寶有強大的影響力,透過說故事、唱兒歌及唸童謠都會產生親暱愉悅的作用。

剛出生的寶寶聽得懂嗎,這是最多家長的疑惑,但國健署強調,1歲以下的寶寶雖然無法瞭解文字意義及與照顧者互動,但是藉由說故事來刺激聽覺、觸覺等感官,皆能促進其知覺發展,光是透過父母的聲音和傳遞的情感,就能幫助寶寶大腦發展。

林口長庚醫院新生兒科加護病房主任徐任甫也主張親子共讀越早越好,他並以刷牙、兒童安全座椅為例,強調從小讓孩子養成習慣,不排斥,才是親子共讀從零歲開始的重點。

徐任甫說,過去的父母總把「教育」看成是孩子進入幼稚園、國小之後才開始的事,但親子共讀越早開始越好,因為親子共讀不僅可以促進親子間的互動與親密感,更有助於促進孩子的閱讀能力、人際關係甚至於是情緒管理的正向發展。

熟悉父母的聲音、親子間的互動,徐任甫表示,研究也顯示,透過親子共讀能減少父母出現暴力性的教育方式、甚至於是兒虐的機率。

國健署進一步建議,若無法每日執行親子共讀,即使每周進行2到3次,也能讓孩子享受到愛的陪伴;也不要怕寶寶總是撕書、咬書,因為寶寶對書本的抓握及啃咬等,其實是1歲以下嬰兒常見的閱讀行為,而這些行為都能幫助寶寶發展良好的感覺統合能力,不需要刻意阻止;共讀的素材也不必侷限於繪本、圖書,不論照片、圖片及隨手可得的物品,或者嘗試發揮想像力來說故事,甚至用白紙與畫筆,畫出自己想與寶寶分享的事物並說給他聽,都能達到共讀的效果。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疫情攪局,今年台北市跨年晚會雖然照常舉行,醫療服務等級卻全面加嚴!台些市衛生局今(28)日宣布將出動多達130人團隊投入現場醫療服務措施,且加設留觀區,只要一發現有發燒者,將立即分流、有症狀者就後送醫院採檢,以免形成防疫破口。 台北市衛生局醫事管理科科長何叔安指出,往...

閱讀詳情 »

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全球延燒,英國出現傳染力增加70%的新變種病毒株,華航昨晚乘載127名旅客(含13名機組員)自倫敦返國。乘客中有1名男性旅客高燒39度送醫,其餘則全數安置在集中檢疫所,衛福部長陳時中今上午在立法院受訪時,表示127人的採檢結果預計今中午會出爐。至於該發燒旅客遭外界...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今天國內新增5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武漢肺炎)境外移入確診,下午2時將召開臨時記者會,由指揮官陳時中親自說明最新疫情狀況,同時也將公布英國航班旅客的檢驗結果。加上今日新增的5例境外移入病例,國內累計790例確診,分別為695例境外移入,56例本土病例,36例...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近日氣候變化、早晚溫差大,小兒「哮吼」威脅也開始變大!新竹馬偕醫院就收治一名2歲小男孩,一開始發燒、咳嗽了4天,並出現食慾減退、呼吸急促等症狀,被診所醫師趕緊轉診,進一步胸部X光檢查果然發現已輕微肺炎合併哮吼,立即安排住院治療。而新竹馬偕統計,該院近3個月「哮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