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不孕≠不能懷孕,年齡是關鍵!破解4迷思助好孕

生小孩好難?對於想要懷孕卻無法受孕的男女而言,「不孕症」已是心中揮不去的夢魘。醫師指出,不孕症不等於不能懷孕,而是不易懷孕;而不孕的發生與年齡關係密切,不是男女單方面問題,唯有打破迷思,才能走出不孕的陰霾。

不孕≠不能懷孕,年齡是關鍵!破解4迷思助好孕

婦產不孕專科醫師馬佩君指出,國內少子化問題嚴重,讓不孕議題沸沸揚揚,引起不少討論。據國健署統計,國內罹患不孕症的比例約有10%到15%,等於每7對夫妻就有1對有不孕問題,雖然不孕的因素很多,但是晚婚已是不孕的導火線。

男性不孕 有年輕化趨勢

從生殖醫學角度,不孕症是指一年內在沒有避孕的情況下,仍無法自然懷孕的夫妻。傳統觀念認為,不孕是女方的問題,其實是錯誤的迷思,因為男女都有可能發生不孕症,而這幾年男性不孕問題已有增加的趨勢,且有年輕化趨勢。

據統計,過去每10對難孕夫妻中,約莫有1~2對是男方有不孕症問題;但近年來每10對難孕夫妻,開始出現3~4對是男性有不孕問題,男性不孕比例已逐年上升中。不孕原因包括:精蟲數量少、精蟲活動力不足,及睪丸功能衰退等生理因素,加上全球暖化、PM2.5等外在環境因素都有關係。

女性不孕 避免高齡產婦

醫師馬佩君強調,女性超過30歲後,懷孕能力便逐年下降,35歲之後懷孕率下降的幅度更為明顯;另在停經前10年(約38至40歲)的婦女,不孕症的發生率為80%,相較於年輕女性10%的不孕症發生率,可看出年齡對於婦女生育能力的影響不容忽視。

除此之外,高齡產婦在懷孕和生產過程中有較多的合併症,例如胎兒染色體異常、流產、早產、妊娠毒血症、妊娠糖尿病、胎兒畸形和生長遲緩等,即使在接受試管嬰兒治療後成功懷孕,風險也比年輕的產婦高很多。尤其在不孕衛教諮詢門診中,常見有4大迷思,需要予以澄清。

<解開不孕迷思>從迷思中找解答,一定要看下一頁>>>

不孕≠不能懷孕,年齡是關鍵!破解4迷思助好孕

不孕不全是女方的責任,男性不孕問題已有年輕化趨勢。

不孕4迷思 應對症治療

迷思1:不孕應等到年紀大再治療?

解答:不孕會發生在所有年齡層。過去因為高齡女性卵子老化的關係,導致不易受孕,造成一般人以為不孕只發生在高齡夫妻身上。但是事實上,女性超過38歲、男性超過45歲,卵子、精子品質皆會快速下滑,若夫妻皆屬高齡,醫師建議直接尋求醫療專業協助。

其實,年輕女性也會因為輸卵管阻塞、子宮構造先天異常、排卵異常等問題,或其他常見的卵巢早衰、子宮內膜異位、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等,還有男性精子異常等,造成年輕夫妻也有難孕困擾。

在不孕治療上,馬佩君醫師強烈建議,夫妻應該初診時一起檢查。原因除了近年男性精子異常比例節節高升,而且男生只需要驗精子,相較於女性不孕檢查包含抽血、超音波、輸卵管攝影等項目複雜且辛苦,男性檢查簡單許多。

過去常將不孕壓力歸咎女方,臨床上遇到許多男性一開始較不願配合驗精蟲,導致太太單方面做了許多檢查與治療仍舊無法懷孕,最終說動先生配合檢查才發現是精蟲出了問題。

迷思2:聽說不孕治療花費很貴?

解答:尋求不孕症治療只是加速受孕的發生、排除干擾因素、增加成功機率。目前,一次基本的「人工受精」療程約新台幣2萬以內,一次基本的「試管嬰兒」療程約12萬,但都要視每個人的複雜程度與用藥。因有些人情況複雜,需使用一些先進醫療技術、用藥等,所以治療價格會有所不同。

迷思3:不孕治療會懷上多胞胎?

解答:不孕治療的多胞胎懷孕機率確實高於自然懷孕,台灣實際上的數字,8成以上仍是單胞胎生產,2成才是雙胞胎,接受人工受精或試管嬰兒治療成功的女性,大多數生的仍是單胞胎;平均而言,試管嬰兒當中也僅1/5為多胞胎(大部分的多胞胎是雙胞胎)。

迷思4:不孕做試管嬰兒比較好?

解答:不孕治療有分人工授精、試管療程兩大方向,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直接進入試管療程。因每一種助孕療程的花費與成功率是不一樣的,要針對每個人的情況與醫師討論,才能設計出個人適合的療程。

治療不孕症應是針對原因介入、分階段進行治療。而治療方法包括利用藥物誘導排卵,幫助婦女在月經周期產生更多卵子、優化子宮環境,以增加受孕的機會(人工授精),或是進一步以體外受精的試管嬰兒技術提高懷孕機會。

馬佩君醫師強調,試管療程確實成功率較高,她會建議針對高齡、卵巢早衰、精子嚴重異常、重複性流產的不孕夫妻,直接安排試管療程,有效提升成功懷孕機會。她也建議,若有家族遺傳基因疾病、或是自身染色體異常、夫妻年齡超過35歲,建議採用最新的胚胎植入前基因診斷(PGD)或胚胎植入前基因篩選(PGS),以找出正常的胚胎,最終獲得健康寶寶。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12/5787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開始健走前的常見疑問 走完萬步需要多久? 按照成年男性的步伐來算,一步長度約為身高乘以○.三七,大概是六十到八十公分,因此一萬步約有六到八公里。 而走完的時間照走路的速度,可以分成三種: 慢步走:每分鐘小於九十步,每小時約三公里。例如平時的散步。 中速走:每分鐘大概九十到一百二十步,時速約四公里。例...

閱讀詳情 »

在特定的某一天走完一萬步是很容易的。但是三百六十五天每天堅持一萬步就很不簡單。萬步網中有一個「連續萬步天數」的排行榜。一旦有一天沒完成一萬步,「連續萬步天數」就會被清零,重新開始。筆者連續每天萬步已經超過九百天了,目前排在三十多名。世界上很多事情就是這樣,把一件簡單的事情能夠重複做、堅持做,這是最難...

閱讀詳情 »

小S月子餐在保證身體健康復原的前提下,重在快速瘦身。所以她在產後第一和第二週都不吃水果,以免水分攝取過多,不利減肥。每一天的餐單遵循少食多餐、粗細搭配的原則,也是為了有效瘦身。以一天的食單為例:早餐是薑絲魚湯、麻油麵線、綠色蔬菜;午餐是麻油豬肝、五穀雜糧飯、什錦蔬菜;下午加餐為甜粥玉米;晚餐為藥膳...

閱讀詳情 »

今天不養生,明天養醫生。請將健康觀念傳遞給更多朋友。尋找疾病的真正病因1928年,抗生素誕生了,我們向世人宣稱能夠控制所有感染性的疾病。但我們沒有想到,抗生素會給人類帶來一系列疾病。過去,醫學人員認爲是病毒、細菌制造了疾病。但是現代研究發現,有10%的病人感染依波拉病毒,但並沒有死于這種病,原因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