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不想起床、害怕上班? 醫揭這兩類人最易鬧職業倦怠

▲善用一些小技巧有助擊退職業倦怠。(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早上睜開眼,死拖活拖也不想上班?當心職業倦怠已經悄悄上身,醫師提醒,有2種類型的工作族群較易產生職業倦怠,第一種是「高度專業」,像軍人、警察、老師、醫療人員等,因需花長時間培訓,不容易輕易轉換跑道;另一種則是「專業度不足」,較易因職場能力不足害怕被取代,或沒成就感而倦怠。

一名不到30歲、任職航空公司的年輕男性,便在工作5、6年後,感覺力不從心,每天不想起床、害怕上班,連原本交往多年準備結婚的女友,也因為看到男友變得情緒煩躁易怒,對前途感到無望,且對周圍的人事物漠不關心,而決定分手,最後因職業倦怠合併憂鬱症,失眠暴瘦,不得不離職。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陳易隆表示,職業倦怠原因眾多,有些人對薪資不滿意,也有人在職場遭遇困難卻未獲得公司或主管即時處理,另外,懷才不遇、無法融入團體等,也容易讓人自我評價變低。

不過,礙於經濟壓力,或擔心下一個工作不見得更好,許多人往往「撐著」無法辭職,導致工作越來越沒熱情,工作效率變低,時間一久,身心就可能出狀況。

陳易隆說,一旦產生職業倦怠,不只影響生活品質、人際關係,甚至可能合併其他身心症,而要解除職業倦怠,自我的覺察很重要,建議民眾可以透過「簡式健康量表」評估。

除了正面思考,陳易隆建議,也可以利用一些小技巧來提升工作幸福感,包括選工作前要了解自己的個性與興趣,而非為滿足他人期待;有些人工作多年後才發現志趣不合,卻已離不開既有工作時,則可以培養其他的興趣,轉移注意力,獲得工作之外的成就感。

另外,聽音樂、看書、看電影,都有助紓解壓力;運動則已被證實可促進腦內啡分泌,讓人變快樂;還可以找一個可說出心理感受的對象,但要找對人,若找錯人,可能反而被責備或更鑽牛角尖。

陳易隆強調,發展第二專長也很重要,如果有轉換跑道的打算,可利用閒暇進修,為轉職做準備。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面對新冠肺炎病毒來勢洶洶,許多民眾都擔心被傳染,門診就有髮友只要一出門回家馬上洗澡洗頭,深怕頭髮沾染病毒,但有不少人因為清潔過度,反而造成頭皮癢以及掉髮增加。究竟洗髮頻率怎樣才正確?洗頭次數跟掉髮有關嗎?洗髮精該怎麼選?又該如何保養頭皮避免落髮?澤林毛髮診所院長謝宗廷醫師分析,洗髮頻率其實跟掉髮沒有...

閱讀詳情 »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延燒至今,死亡案例超過百例,其中有不少確診者發生居家檢疫期間猝死案例,原因直指與新冠肺炎引發的「快樂缺氧」(happy hypoxia)有關。氧生達人許漢忠醫師表示,缺氧猝死,不是只發生在新冠肺炎患者身上,部分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也有類似情況,若本身有打呼症狀,再加上出現不明原因頭暈、...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操刀完成的「COVID-19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第一波意願今(7)日晚間5點登記截止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隨後公布最新登記數字,全國已經有超過162萬7千多人搶先完成意願登記,但其中只有試辦計畫的金門、馬祖及澎湖三離島5千多名民眾,明天開始...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疫苗一批批開始放行了!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今(7)日晚間宣布,完成台灣自購第三批、6月30日自荷蘭抵台的莫德納(Moderna)疫苗的檢驗並核發封緘證明書,這一批共40萬9800劑,將儘速赴倉儲查訖封緘後放行,交由疾管署配發至各縣市開打。 這一批莫德納疫苗是Moder...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