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不是大便顏色正常就沒問題 大腸息肉癌化是潛在危機

不是大便顏色正常就沒問題 大腸息肉癌化是潛在危機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遠離大腸癌找上門,最好的方式就是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但因大腸癌並未任何症狀,加上許多人誤以為肉眼觀察大便顏色只要正常,就並無需要篩檢必要,小心反而容易使大腸癌悄悄找上門;衛福部樂生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趙珂漢指出,大腸癌症狀與息肉的增長息息相關,因此透過定期篩檢,早期發現就能早期介入治療。

息肉與大腸癌息息相關 必要時應予以切除

臨床上,一名65歲王先生,因參加社區舉辦的大腸癌篩檢,報告結果為糞便潛血陽性,因此就醫檢查,經醫師詳細講解,讓患者了解何謂糞便潛血陽性後,進一步大腸內視鏡檢查也發現,患者有五顆大腸息肉,透過手術順利切除後,考量息肉數量較多,因此患者2至3年後需要再追蹤。

每1至2年糞便潛血篩檢 降低32%大腸死亡率

趙珂漢醫師進一步解釋,大腸癌主要是因大腸內的腺瘤息肉癌化所造成,因此若能早期發現腺瘤息肉並切除,能有效降低大腸癌發生率,根據國外研究顯示,每1至2年進行糞便潛血篩檢,約可下降20%至32%的大腸癌死亡率,另外,即使大便顏色正常,也不能完全顯示大便沒有潛血反應的可能,尤其糞便潛血檢查能針對肉眼不可見的微量潛血進行檢測,因此仍應定期接受糞便潛血篩檢較佳。

可選擇減痛檢查 有效降低檢查疼痛感

許多病患因擔心大腸內視鏡篩檢會引起疼痛,但通常檢查前會心給予注射止痛藥物及腸胃放鬆劑,以緩解疼痛外,檢查過程中也會請病患透過改變姿勢,或請助手壓肚子固定腸道等方法,幫助舒緩疼痛;趙珂漢醫師強調,民眾也可與醫師討論改以選擇減痛或無痛之大腸內視鏡檢查等方式,唯有透過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真正預防大腸癌。

【延伸閱讀】

小病小痛不用赴醫? 省時省力「這樣做」也能健健康康

「低調」終結亂齒人生 牙齒矯正治療方式有這些

染流感生活停止運轉 新型口服藥她吃了1天內穩住病情重返職場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44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點散瞳劑、戴眼鏡,度數反而會加深?國內最新調查發現,新北市小二學童有2成近視,卻有超過8成沒有接受治療。醫師指出,年紀愈小近視度數愈容易增加,未及時治療度數加深則愈快,建議每年定期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才能降低變成高度近視的機會。 新北市衛生局今年6月,針對2萬7...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耳熟能詳的〈哆啦A夢之歌〉,是腦損者的甦醒良藥。一名27歲女性,4年前出車禍腦部受到重創,昏迷指數只剩3分,是個必須仰賴鼻胃管維生的植物人;家人為了喚醒女兒,送至日本接受音樂復建治療,經過2年半的〈哆啦A夢之歌〉、〈世界上唯一的花〉音樂洗禮,如今能夠自行進食、還能記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粉筆握不住,乾脆用抓的教課。」歷史老師王女士是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手指彎曲變形無法握筆,教書時更是經常口乾舌燥,以為是上課話講太多,每天狂飲3、4公升的水仍口渴,就醫才發現併發乾燥症。 王女士說,其實年輕時手腕就經常紅腫疼痛,但都不以為意,直到痛到受不了才就醫,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63歲的沈胡女士,每天一定會定時測量體重,同時記錄三餐飲食的水份及鹽份,會如此嚴格控制代謝,就是因為半年前的她,心臟衰竭突然急性發作,幾乎宣告死亡。追根究底,沈胡女士曾有心肌梗塞病史,加上之前高油鹽的飲食習慣,都是急性心臟衰竭的高危險因子,長庚醫院心臟中心主任王兆弘表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