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不曬太陽也會中暑! 夜跑、持續勞動等5大行為同樣危險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不曬太陽也會中暑!6月7日全台防疫大解封之後,民眾紛出現報復性出遊、補償性運動等行為,但台北市衛生局今(8)日提醒,每年6到7月是國人因為熱傷害而就醫的高峰期,且不只大太陽底下才會出事,包括夜跑、穿衣過多、藥物導致排汗不良、長時間處在通風不良的地方、甚至一直勞動者等,沒曬到太陽也可能倒地送醫。

台北市衛生局醫事管理科科長何叔安表示,全球暖化效應,夏季的氣溫越來越高,台灣近年來不僅平均氣溫越來越高,一年之中超過35度以上的高溫日數也越來越多,當有太平洋高壓籠罩,颱風靠近或因西南風引起的「焚風效應」,屢有高溫破紀錄的情形。

何叔安說,每年6到7月正是熱傷害就醫的高峰期,如今又逢大解封,不少民眾悶了許久,紛紛往戶外跑,更需要留心。衛生局調查台北市內急診室資料顯示,2016年至2019年就有13人次,因為熱傷害被送急診就醫,其中以熱衰竭為主、其次就是熱中暑。

何叔安提醒,就算不曬太陽也會中暑,尤其,辦公室內外溫差大,上班族群平日若較少從事戶外活動,一旦到了較高溫環境就容易不適應而中暑,預防之道就是平時要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適時增減衣服,並要有適度的休息,補充水分。

任何人都有可能會發生熱傷害,台北市衛生局點名,尤其是6大高危險族群,包括:嬰幼童、65歲以上的長者、慢性病患、服用特定藥物者、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以及過重者(身體質量指數BMI≧24),更應避免曝曬於高溫之下。

台北市衛生局強調,連續高溫對於戶外工作者可能會造成健康或生命威脅,而老年人和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慢性病患等,對高溫適應能力較差,也易引發健康衝擊。並請記得熱傷害急救5步驟:蔭涼、脫衣、散熱、喝水、並送醫。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台灣每百名寶寶3人有這遺傳病! 一聞「樟腦丸」氣味恐害溶血

眼前「飛蚊、閃光、視野縮小」? 視網膜剝離3大恐怖警訊來了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記者羅林/台北報導】 為協助國內產業掌握全球智慧醫療法制發展趨勢,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支持下,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科技法律研究所(資策會科法所)與國立成功大學合作,今(5/7)日舉辦「全齡健康及福祉科技法制」研討會,集結產、學、研專家共創智慧健康照護科技的法制策略,提出國內制度革新將成為未來推...

閱讀詳情 »

報新聞/編輯部 台灣現在防疫出現破口,加上未能取得足夠疫苗,人民的鬆懈輸於防範,印度的第二波變種,台灣的疫情開始有擴散,透過往返上海的台商親身經例,反應兩岸在入境防疫落差,而台灣有明顯的不足,政府單位需要正式問題,防止疫情加重。 一位返上海台商的感言: 4/13下午入住上海的隔離酒店,需要隔離14天...

閱讀詳情 »

【記者羅林/新竹報導】 偏鄉地區的醫療,往往讓人聯想到距離所帶來的資源不足,北榮新竹分院位於人口數近10萬的竹東鎮,卻不斷地以奠定偏鄉醫療基石為初心,以醫學中心規格為目標,努力往AI人工智慧醫療領域發展,克服偏鄉醫療等於醫療落後的刻板印象。北榮新竹分院推動智慧醫療的第一步,就是將檢驗科打造成AI智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