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不用吃藥,3天緩解頭痛的妙招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有超過一半的成年人每年至少頭痛一次。頭痛可能有很多成因,包括炎症、鼻竇感染或遺傳。當你最不期待它們時就會來報到,由於無法立即有效的被診斷跟治療,導致病患痛苦的時間被拉長。對於壓力山大的現代人來說,睡好本身就是一件困難的事,更不要說再加上頭痛來攪局,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的調查,台灣人失眠的盛行率為 20.2%,全台失眠人口超過 400 萬人。

不用吃藥,3天緩解頭痛的妙招

常見的頭痛起因包括壓力和過多的酒精,也可能是缺水、姿勢不良、睡眠不足,或是強烈的氣味引起。發作的當下,舒緩是首要目的沒錯,也應觀察到底是什麼引起了頭痛,不然僅是"治標不治本",消除根本的麻煩才是王道。下面提供頭痛來臨前三天,可以不吃藥免傷身的方法:

第一天 ‧ 補充營養及水分,搭配睡眠和按摩

不用吃藥,3天緩解頭痛的妙招

每天應該喝多少水的建議各不相同,但至少要飲用 1800 毫升的水

避開過敏食品 補足水分養分

首先避開任何你懷疑會過敏的食物,這時不妨喝一點生薑或小白菊的涼茶。水分也很重要,尤其在運動期間更要補足。關於每天應該喝多少水的建議各不相同,但至少要飲用 1800 毫升的水。脫水雖然是一種常見的頭痛觸發因素,但也不宜過度。此外,研究表明,服用維生素 B-2 的人每月頭痛次數較少,若要攝取可多吃奶蛋製品、肝臟、蛤蠣或深綠色蔬菜來補充。

小睡片刻 按摩後頸

  1. 嘗試睡 30 分鐘,看看頭痛是睡眠還是壓力相關。

  2. 閉上眼睛感受光線或眼睛疲勞是否會導致疼痛。

  3. 按摩後頸部或鼻樑,看看是否能減輕頭痛。

第二天 ‧ 遠離頭痛發作誘因,搭配輕度運動

不用吃藥,3天緩解頭痛的妙招

遠離咖啡因、垃圾食品

遠離咖啡因、垃圾食品 適量補充鎂

味精和咖啡因是最常見的頭痛誘因,同時阿斯巴甜和酒精也是潛在的成因。特別是本身就容易頭痛的人,不要喝含咖啡因飲品或盡量避免,少吃垃圾食品、食品添加劑(如味精)和人造甜味劑。研究表明,鎂是身體必需的礦物質,過少會導致頭痛,過多會有副作用,所以食用前最好先諮詢醫生。

輕度運動 精油舒緩

  1. 避免高強度的活動,輕度運動對頭痛有益,但如跑步或舉重等只會使情況變得更糟。

  2. 使用薄荷和薰衣草精油可以幫助減緩頭痛。

  3. 嘗試將瑜珈姿勢融入動作,伸展你的脖子來舒緩頸部。

第三天 ‧ 少量多餐 放鬆情緒

不用吃藥,3天緩解頭痛的妙招

嘗試按摩、針灸或其他放鬆活動

遠離冰品 少量多餐

「腦凍結」可能與慢性頭痛有關,所以如果你嗜吃冰,請試著減少一段時間,看看是否有差異。此外, 人在感到壓力時,也可能會發生慢性炎症,可多吃深綠色蔬菜和漿果等食物,搭配少量多餐,不吃飯或不規律進食只會使血糖下降。

放鬆活動 睡前瑜珈

慢性緊張性頭痛可能會反反覆覆的產生, 嘗試按摩、針灸或其他放鬆活動都是不錯的選擇。比如瑜珈有助於身體產生褪黑激素,從而調節睡眠品質,如果此時的你需要幫助入睡,不妨試試將這些姿勢帶入失眠中。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78/6250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冬季每當寒流一到,猝死的新聞便層出不窮,中壢天晟醫院健檢中心醫師蔣國煊表示,猝死就是心臟血管疾病突然發作,使心律不整導致輸出血液不足,令腦部和部份身體器官缺氧,心臟因停頓而死亡。值得留意的是,猝死的年齡層有下降趨勢,30歲以下猝死的案例不在少數,建議民眾,平時培養好的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19歲的沈同學,1年多前,出現走路不穩、手部莫名無力等症狀,就醫檢查竟發現,罹患罕見多發性神經纖維瘤,他的脊椎上長10多顆腫瘤,其中2顆甚至壓迫到頸椎神經,所幸及時開刀切除,才免於癱瘓的命運。收治個案的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黃國烽指出,該患者經由X光檢查發現,其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身上突然長出凸起物,切勿隨意擠壓!一名十九歲男性,某日在其右臂外側發現一顆暗紅色的凸起物,本以為是青春痘便自行擠壓,沒想到,凸起物被擠破後,流血不止,而且異常疼痛,男子因此就醫,經醫師檢查後,診斷為化膿性肉芽腫。而幾個月前,也有一位六十歲男性,發現右側腳的大拇指上凸起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桃園一名30歲女子,因工作時間長、飲食不固定,有時一天吃不到三餐,而且女子的食量不大,但只要工作壓力一大,就想要大吃甜食,充滿罪惡感,所以有時晚餐索性不吃了,以致於睡前餓得睡不著,形成了隔天上班又沒精神的惡性循環,讓生活品質變得一糰糟,女子尋求中醫調理體質後才有改善,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