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不用阻斷來緩解疼痛 研究:電針減緩發炎症狀

不用阻斷來緩解疼痛 研究:電針減緩發炎症狀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電針可減緩發炎症狀!《Neuron》一項對小鼠的最新研究顯示,通過針灸輔以小電流刺激神經系統可以減輕體內的發炎症狀。研究團隊指出,高強度的腹部刺激可以激發連接脊柱和脾臟產生正腎上腺素的神經,從而抑制促進發炎分子的特定受體。不過,哈佛醫學院的資深研究員Qiufu Ma表示,該研究對人體的功效和安全性需要在臨床試驗中得到驗證,目前仍然有許多問題尚待解決。

電流刺激神經系統 有助緩解發炎症狀 

根據《科學日報》, Qiufu Ma受到中醫思想啟發,她指出大多數西醫一直致力於阻斷疼痛的神經通路以緩解症狀,但是有太多的通路和途徑可以打開它們。基於先前的研究經驗,在頸部直接刺激迷走神經可以幫助減輕炎症,但這些需要侵入性手術。據此,她的團隊僅通過針灸將細針穿過皮膚進行電流刺激,觀察能否調節炎症。

不同治療階段 結果大不相同

該團隊首先在小鼠腹部的特定部位(ST25)以3 mA的電流對小鼠進行了15分鐘的電針治療。接著,給小鼠注射脂多醣(LPS)的化合物,模擬受感染的發炎狀態。結果顯示,被電針腹部的小鼠在注射LPS後,其體內的促進發炎分子的水平明顯降低,存活率也增加一倍以上。但是,順序對調後竟然得出相反的結果,該團隊發現先注射LPS再給小鼠腹部電針,竟會引起嚴重發炎反應,甚至危及生命。這是因為先注射LPS反而會促進脾臟發炎的受體,隨後的電針刺激又會刺激炎症。

後腿低強度刺激 明顯降低發炎症狀

對此,該團隊更換不同穴位,對基因改造的小鼠後腿進行了電針刺激,他們發現,不論在注射脂多醣(LPS)的前後,以0.5 mA的低強度刺激15分鐘能夠顯著降低促進發炎分子的水平,包括迷走神經和腎上腺的神經通路,雖然不是降低脾臟的炎症,但電針後存活率也提高了1倍以上。

電針具解剖基礎 人體的功效需試驗 

不過,Qiufu Ma針對該研究提到,電針具有神經解剖學基礎,但是對人體的功效和安全性需要在臨床試驗中得到驗證,目前仍有許多問題尚待解決,因此還需進行更多研究。

參考資料:

Evidence in mice that electroacupuncture reduces inflammation via specific neural pathways

【延伸閱讀】

化療「嘔吐、脫髮」病友心驚驚… 肺癌口服化療納健保、副作用更少

與「時光」逆行 凍齡女神林心如的不老肌密

母嬰照護病房大改造 孕媽咪生產更安心

十年老病友乳癌又復發 竟是擔心染疫中斷回診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18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53歲林女士,3年前痛失愛子,她決定把兒子生回來,醫師採取子宮回春術,搭配借卵試管嬰兒技術,讓她成功懷孕。去年6月,林女士順利生下一對龍鳳胎。她說:「感謝醫師,給自己再當一次媽媽的機會。」再次求子成功的林女士說,儘管懷胎十月過程相當辛苦,幸好有丈夫及2個女孩陪伴,加上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產後婦女注意!產後子宮頸口會外翻,罹患子宮頸癌風險是一般人的6倍之多。醫師指出,產後子宮頸口曝露,會增加病毒感染機率,尤其感染致癌性的人類乳突病毒HPV第16型,建議產婦生產完半年內,完成三劑HPV疫苗接種,是第一線預防方式。根據民國100年癌症登記及101年死亡統計資...

閱讀詳情 »

為什麼有人說氣血不足活不久?!因為氣血是中醫指人體內氣和血的統稱。中醫學認為氣與血各有其不同作用而又相互依存,以營養臟器組織,維持生命活動。氣的作用主要是溫養機體和抵禦外邪的入侵,同時參與臟腑功能的新陳代謝。而血盛則神清氣爽、思維敏捷。血不足則精神恍惚、心悸不安。對女人來說,氣血更是一定要足夠!! ...

閱讀詳情 »

有時舌頭上會起小水泡,透明的,小小的,有時還會破掉,舌頭上會出現凹凸的小傷口,很痛,而且還影響食慾,恢復的時間很慢,不小心碰到牙齒又壞了,很是苦惱。要如何解決呢?步驟/方法:1.口腔內起小水泡,大多數是因為體內缺乏維生素B所引起的,所以,水泡剛出現時,患者可以選擇服用少量的維生素B,這樣可以達到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