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不菸不酒無病史竟中風 全都因「心房顫動」

不菸不酒無病史竟中風 全都因「心房顫動」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台南1名婦人某天早晨突然因左半側偏癱而緊急就醫,經檢查後發現是急性梗塞性腦中風。但婦人覺得困惑,平日生活作息規律,也無抽菸喝酒等習慣,更沒有糖尿病或高血壓等慢性病史,怎麼可能會中風?
台南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福祥表示,一般人以為中風的高危險群不外乎是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抽菸、肥胖、凝血疾病患者,但其實民眾都忽略了─「心房顫動」!
心房顫動 為何會中風?
醫師解釋,心房顫動此種「心律不整」,容易被民眾忽視,忘了它也是中風的高危險因子。心房顫動是一種心房不正常的快速收縮,每分鐘可高達300-600下,此種情況下容易造成血液在心房內滯留,進而導致血栓形成。血栓可藉由血流經過心室進入全身循環,如果血栓到達供應四肢和腸子的動脈,分別會導致急性肢體缺血和缺血性腸疾;如果血栓到達腦部血管,就會導致腦中風。
心房顫動患者 中風機率高五倍
張福祥醫師指出,有心房顫動的病人,比起沒有心房顫動的病人,中風機率多出五倍。目前對於心房顫動的治療,多以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或是毛地黃等藥物來控制心臟速率,抑或是以抗心律不整藥物或是電擊整流來控制心律,防止心臟衰竭等憾事發生。
罹患心房顫動的病人症狀有心悸、疲倦、呼吸困難、運動耐受性下降、頭痛、頭暈、多尿等,有些患者甚至毫無症狀。因此醫師呼籲,平常應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包括心電圖。若是一旦確診為心房顫動,就該遵從醫囑,配合治療與之後的檢查與追蹤。其他危險因子如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甲狀腺疾病等該積極控制,有抽菸飲酒習慣更該戒除。唯有醫師與病人一起努力,才能將心房顫動的風險性降到最低。
相關新聞請見:
6名中風者1名心房顫動 中風機率高3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543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婦產科女醫師幫先生施打子宮頸癌疫苗,乍聽之下有點奇怪,但根據臨床證據顯示,接種HPV疫苗可以有效預防「6癌1病」。台北醫學大學婦產部婦科主任陳菁徽表示,HPV病毒無所不在,為了減少罹癌風險,不管男女都應接種疫苗。   HPV被視為性傳染病,除了透過性行為傳遞...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汽機車事故頻傳,醫師提醒未繫安全帶的汽車駕駛、乘客及機車騎士,一旦出車禍,發生頸部疼痛千萬不要大意,這可能是「絞刑式骨折」,如果延遲就醫,嚴重者可能四肢癱瘓。   66歲陳先生騎機車時,因意外車禍被送至急診,到院時意識清楚,但頸部、肩部、胸部及背部有多處疼痛...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綜合報導】能睡就是福氣,這句話一點都沒說錯,國外1項研究證實,樂觀與良好睡眠之間有顯著正相關,越樂觀的人睡眠品質越好、睡眠時間也越長。   寒流來襲,許多人躺在溫暖的被窩中遲遲不想起床,但對於有些人來說,即使被窩再溫暖,音樂再柔和,還是難以入眠,睡眠品質不佳甚至可能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電影《死侍》中主角身體受損後,可以完全恢復成原本的樣態,現實生活中許多脊索動物如蠑螈和斑馬魚,也具備強大的再生能力。中研院團隊最新研究發現,經由調控特定基因的活性,可以改寫「再生記憶」。當「再生記憶」受到影響後,斑馬魚再生的新尾鰭可以出現不同的大小和形狀。這是科學家首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