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舒壓★不要貼標籤|《第35個故事… 》


把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驟下定論,並貼上好事或壞事的標籤。多數人用到「壞事」標籤的次數,大約是「好事」標籤的3到10倍。你可能覺得這沒什麼大不了,但其實不然…


  有一件事,你做了之後會對自己造成嚴重傷害,但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做了。如果有人對你挑明,你通常會否認。就算承認,你也不覺得特別困擾。這件事看起來似乎無害,大家都這麼做。事實上,這件事根本就是我們文化當中的一部分。

  什麼事如此普遍卻又如此惡毒?

  那就是你對一切驟下定論,然後在每件事上「貼標籤」的習慣;我要特別說的是「好事」和「壞事」的標籤。

  你可以觀察自己如何過每一天。你總是會碰到很多事,而每次一有事發生,你會立刻做出判斷並貼上標籤。幾十次、幾百次,你太常這樣做了,到最後你根本感覺不到自己確實如此。這是一種根深柢固的習慣。想想以下這些常見的情境:

• 你來到咖啡壺旁,但只剩前一壺留下的咖啡渣。如果你想喝新鮮咖啡,就得清洗咖啡壺,然後重煮。(壞事)

• 你的助理打電話來,說她兒子病了,得去看醫生。她今天應該會進辦公室,但說不準何時。(壞事)

• 亞洲分公司發生危機,你的老闆得馬上飛過去解決問題。你本來要和他開會,為了這次的會議,你足足準備了兩個月,現在得取消了。(壞事)

• 取消會議,代表你不用在週末之前完成手上這份報告。(好事)

• 你的重量級客戶在語音信箱裡留言,請你立刻回電。她要幹嘛?(可能是壞事)

• 你的硬碟毀了,你目前在做的所有文件也都消失無蹤。(壞事)

• 技術部門的同仁說硬碟完全損壞,沒辦法幫你救回檔案。把硬碟送交電腦專家要花好幾百美元,但這些人能不能幫上忙還不知道。(壞事)

• 電腦專家可以救回硬碟上的一半檔案,而你需要的那些檔案正好在其中。(好事)

• 你的新電腦設定好了,所有檔案每天晚上都會自動備份。以後,你可能損失的檔案最多就是當天的工作量。(好事)

• 你知道執行長打電話來要和你的同事敲定一場外加的會議。你曾留言給執行長,但是他還沒答覆你。你們兩人之中有一人將會獲得升遷。(非常糟的事)

• 你獲得的分紅高達6位數美元。(非常棒的事)

• 你最不喜歡的那位團隊夥伴拿到的分紅高達7位數。(這是非常糟的事,讓你獲得豐厚紅利這件事一下子從非常棒的事變成還好)

• 你的配偶打電話來,說他的家人週五要來聚餐,而且週末可能要住你家。(壞事、非常糟的事、糟透的事)

• 你女兒的SAT測驗分數出來了,拿到2390分。(好事)

• 如果她沒有做錯那道簡單到不行的數學題,就拿到滿分了。(壞事)

• 你的家庭醫生打電話來,他說沒什麼重要的事,但希望你回診做些檢查。沒什麼重要的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什麼檢查?為什麼要做這些檢查?(非常糟的事)

  林林總總的事情不斷發生,一分鐘接著一分鐘,一天接著一天。多數人用到「壞事」標籤的次數,大約是「好事」標籤的3到10倍。

  每次當你用到「壞事」標籤時,不管時間多麼短暫,都會為你的生活增添壓力。你可能覺得這沒什麼大不了,但其實不然;你可能會說這對你並無影響,但你錯了。日積月累,這種模式會對你造成巨大衝擊。

  當你把「壞事」標籤貼到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時,就強化了你是一個無能為力的人質的無力感,僅能任憑你無法控制的外在力量操縱。將某件事貼上「壞事」標籤,幾乎保證你碰到的這件事一定是壞事(這是重點)。

   如果你反省自己的人生,會發現本來被你貼上「壞事」標籤的事後來其實沒那麼糟,甚至根本是件好事,這類範例俯拾即是。比方說,當你邀請大家一起看足球賽 時,卻發現家中電視壞了,所以你們只好玩猜字謎,結果大家玩得不亦樂乎。要馬上判定一件事是好是壞非常困難,以下範例可以作為最佳明證。

   他是一個矯健且出色的游泳健將,目前正在接受訓練,要在一場重要的比賽中定江山。但他因為誤踩一堆冰塊而滑倒,手腕骨折。接下來的日子,教練要他只在岸 邊踢水,而隊友卻都在緊鑼密鼓地練習。雖然他感到百般絕望,認為自己的游泳生涯完蛋了,但還是專心致志,確實做好教練要他做的動作。

  之後在一次重要的賽事中,他的對手彷彿賭上性命般奮力向前。他在半途時已落後一大截,似乎輸定了。但幾週以來的踢水訓練讓他擁有之前未曾有過的強健腿肌,因而能夠踢得更快更猛,最後僅以毫釐之差比對手先觸到終點。

   這位游泳選手就是麥可.菲爾普斯(Michael Phelps),這場比賽則是2008年北京奧運的100公尺蝶式個人賽。他以百分之一秒的差距打敗米洛拉德.卡維奇(Milorad Cavic),勇奪當屆比賽第7面金牌。媒體登出的照片拍到疲憊的卡維奇用力道減弱的雙腿滑行,反之菲爾普斯則來一記回馬槍。這是運動史上比數最接近的賽 事之一。若做不到加速衝刺,菲爾普斯不可能在單次奧運中拿下8面金牌,打敗馬克.史畢茲(Mark Spitz)的記錄。

  這麼說來,菲爾普斯在接受密集訓練期間摔斷手腕,到底是壞事或好事?誰知道呢?他確實做到的是,讓那次的傷害變成他經歷過最棒的事。

如何停止使用無益的標籤

  密切觀察自己,注意你如何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驟下定論,並貼上好事或壞事的標籤。著重在壞事上面,檢視這些事情後來如何七十二變,變成不那麼糟、甚至變成好事。

  就算你完全看不出來某件事怎麼可能變好,也請抑制自己不要貼上「壞事」標籤。如果你跌斷腿,不要貼上這是壞事的標籤;如果一定要貼標籤,你可以說「我跌斷腿」,這種標籤是敘述性的,而且態度中立。另外,你可以盡量大方貼上「好事」標籤。

  你可能需要一點時間才能掌握個中技巧,甚至要花時間才能理解到自己驟下了多少結論。請堅持下去。

  看看當你不再用「壞事」標籤時,生活會出現哪些改變。

 

--- 本文摘自第35個故事… 第2章 不要貼標籤

 

不要貼標籤|《第35個故事… 》不要貼標籤|《第35個故事… 》

面對那些讓你不開心的事,你可以充滿痛苦地不斷發牢騷;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快樂地迎向未知,創造出自己的奇蹟。

摘文試閱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圖文提供/魅麗雜誌;撰文:賴佩霞】   身為老師,我最喜歡當學生。前一陣子,我又跑去上一個體驗課。課程中老師要我們回顧生活中的困擾,我馬上想到一件多年來一直困擾我的事:只要白天看電視,我的頭腦就會不斷冒出沈淪、自責的念頭,這讓我好沈重。   這是我多年的毛病,雖然知道這什麼沒有...

閱讀詳情 »

根據報導,台灣因為就醫方便、便宜,有很多醫療資源其實都用在不必要的地方。健保局統計,全台大約有兩萬多名、65歲以上老人愛「逛醫院」,同時還「愛吃藥」,一年就醫次數超過百次,每人一年平均醫療費用高達56萬,其中一半都是藥費。因此,衛生署計畫在各地推動社區藥師、針對這些特殊個案進行居家訪視,希望能減少...

閱讀詳情 »

「跨出黑暗的框框,用心劃出自己生命精彩的圖案,人生無法預測未來命運的轉變,有些事情任誰也無法改變結果真相,那就要改變自己的心境及勇於面對事實,找出屬於自己的未來,跨出眼前黑暗的人生-導盲犬FIONA的主人視障捐血人劉先生。」 劉先生原是國內一家知名集團裡的小主管,因一場高燒導致眼球病變,原先還以為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