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世界多發性硬化症關懷日 紀錄台灣醫療助罕病患者無憂抗病

世界多發性硬化症關懷日 紀錄台灣醫療助罕病患者無憂抗病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孩子從小看著爸爸從可以走路、持拐杖、到坐輪椅,還是保有信念有一天全家人可以一起出去玩…」;「我雖然患病,但我相信我與兒子在台灣會被妥善照顧」。來自於巴西及美國不同兩個國家的明嘉與Tamera,除了相同是愛上台灣並與孩子定居於此的外國人,他們更同樣地在台灣確診多發性硬化症,在寶島上分別開啟與疾病抗戰的旅程,更與台灣醫療有了緊密的連結。

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 用影片紀錄多發性硬化症病友在台灣的故事

每年的5月30日為「世界多發性硬化症關懷日」,今年活動主題是「連結」(Connections),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理事長暨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部主任羅榮昇醫師表示,學會特別透過影片紀錄了在台旅居的兩位外籍病友以及排球國手王欣婷的故事,分享他們在台灣的疾病之旅如何「連結」自我照護、家人支持及醫療系統,持續與社會互動,來幫助更多病友不再孤獨面對疾病。

多發性硬化症嚴重影響行動能力 病友多孤獨在家抗病

羅榮昇理事長說明,多發性硬化症起自於免疫系統不明原因攻擊中樞神經髓鞘所導致的神經病變,從輕微的疲倦、四肢無力到嚴重的肢體僵硬、痙攣、肌肉麻痺等神經失調症狀的出現,而迫使部分病友可能要輟學、辭職甚至失去社交生活,長期待在家中孤獨抗戰,需要更多來自家人、醫療系統與社會的支持。

疾病教育普及 更多病友獲得即時治療

多發性硬化症在白種人的發病比例較高,是常見的自體免疫性疾病,然而在台灣屬於罕見疾病,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2002年時臺灣僅有不到500位的多發性硬化症患者確診,如今20年過去,目前確診人數已有近2,000名,高雄長庚醫院神經肌肉疾病科主任蔡乃文醫師表示,近年來疾病教育的推展以及磁振造影(MRI)的普及提高了確診率,幫助這群病友可以更早地獲得治療來控制病情,目前有多種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的藥物選擇,提供有效的疾病控制並延緩功能惡化,同時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多科會診全人照護 台灣經驗分享國際

蔡乃文主任說明,台灣在多發性硬化症的治療結合了跨科別整合,由神經科與眼科、復健科、精神科、風濕免疫科、中醫針灸等專家共同來替患者擬定最佳的治療方案,在世界各國備受疫情打擊的當下,台灣醫療環境相對安全,也持續提供最好的照護品質給到患者,結合台灣多發性硬化症的治療經驗,向亞洲乃至於國際提供治療經驗之分享。

今年由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發行之「世界多發性硬化症關懷日在台灣Taiwan is Here」影片除了收錄兩位在台落地生根的外籍患者故事外,更在疫情期間克服拍攝問題,邀請排球國手王欣婷透過遠端視訊的方式,分享她的抗病歷程,完整內容請至學會Youtube頻道:https://youtu.be/6VJS5x5Quro,觀看他們的故事。


【延伸閱讀】

視力模糊、無力恐多發性硬化症? 健保藥物降5成復發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25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位胃癌末期的病人,被診斷出來時,醫師判斷只有半年可活,為了與癌症病魔一搏,在萬芳醫院謝茂志副院長的建議下,採取腹腔切開手術,將癌症腫瘤切除,再配合腹腔熱化療法,結果,癒後超乎預期,至今,病人已存活十年,完全推翻當時只能存活半年的判斷。剛生下女兒卻罹末期胃癌 熱化療延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你也曾有重複領藥的困擾嗎,其實可以掌握五『藥』訣,就不用擔心領不到藥,或是弄錯時間領藥;醫改會兼任助理研究員王彥涵指出,為減少藥品浪費,健保署自今年起全面加強管理重複用藥,包括領有慢性病處方箋、或有跨科及院所看診的病人,身上若有同樣藥品大於10天者,則為重複領藥,也因此...

閱讀詳情 »

經前症候群 「每次月經來潮前都沒辦法穿內衣,胸部一直覺得脹痛。」 「我在經前的情緒超級不穩定,小事就會讓我暴走,也變得很愛哭,經期過了就好了。」 「當我的肚子感覺悶悶痛痛,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就知道好朋友要來了。」 「我覺得經前好像被大食怪附身,食欲超好,而且總是想吃甜食和高熱量的食物。」 「我平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血友病是一種凝血障礙疾病,2019年金曲歌王Leo王即是血友病病友,只要妥善治療,完全可以持續一般正常生活,像他一樣站上舞台發光發熱。血友病患缺乏凝血因子 關節不適可靠超音波揪問題血友病最常見分兩種,A型血友病缺乏第八凝血因子;B型血友病則是缺乏第九凝血因子。透過注射凝...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