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世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日 醫籲新冠疫情下病友仍應治療勿自行停藥

世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日 醫籲新冠疫情下病友仍應治療勿自行停藥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每年9月22日為世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日,今年社團法人台灣髓緣之友協會於臺大集思會議中心舉辦病友衛教講座,分享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的治療趨勢,以及新冠疫情下與疾病共處的正確觀念。更在現場贈送208軍艦模型給日前榮退的臺大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唐季祿,感激唐醫師為台灣CML病友多年的付出,(當年唐醫師曾服役該艦擔任醫官)。

染色體異常致病 現有標靶治療「不怕了」

台灣每年約有2000個新診斷為血癌的病人,其中有1成被確診為特殊的血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唐季祿醫師表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是因為基因突變,使得病患的第9號染色體與第22號染色體錯接,形成「費城染色體」,造成患者白血球異常增生而引發。

臺大醫院血液腫瘤科徐思淳醫師表示, CML症狀不明顯,部分患者是因為脾臟腫大、肚子不舒服、常感疲倦,就醫體檢才發覺。從前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只能透過骨髓移植治療,治療限制多,能符合條件的患者少,5年存活率僅有50%。如今隨著標靶治療的進展,10年存活率已有8至9成之多,甚至有一半的病人能在治療後完全停藥。


世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日 醫籲新冠疫情下病友仍應治療勿自行停藥

社團法人台灣髓緣之友協會與醫師共同呼籲新冠疫情下病友仍應治療勿自行停藥

治療期追蹤是關鍵 施打新冠肺炎疫苗保護力如常人

徐思淳醫師指出,目前的標靶治療作用於基因突變的致病源頭,因此能達到相當優良的成效。唐醫師補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已經「慢性疾病化」,患者只需規律接受藥物治療,就能與疾病和平共處。值得一提的是,接受標靶藥物治療的第3個月至1年內最為關鍵,必須回診評估藥物成效,若產生抗藥性則可能必須考慮接續下一線標靶藥物治療。

新冠肺炎疫情方興未艾,許多患者擔心施打疫苗與治療有衝突,唐季祿醫師指出,標靶藥物不會影響疫苗保護力,且CML患者施打疫苗的效果為所有血癌中效果最佳,保護力與一般人差不多,呼籲患者無需挑選特定疫苗廠牌,只要有疫苗就建議踴躍施打,最重要還是戴口罩、勤洗手,並且定期追蹤。

現場DIY手作、合唱新製作髓緣之歌 氣氛歡樂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髓緣之友協會現場也規劃了DIY活動,帶領病友一同動動手,製作精美的「希望髓緣手作」,並在活動尾聲大合唱由協會理事長柳學治親自寫詞的合唱曲《髓緣之歌》,帶給病友對未來的希望,鼓勵病友無需擔心受怕;在髓緣之友的陪伴下一同前行,勇敢接受治療,迎向健康陽光的明天。

【延伸閱讀】

低侵襲性的微創治療主流 放射線介入性治療技術多樣

Delta變種病毒威脅大 醫:疫苗有效性減弱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47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1名年輕婦女,因長達三年不孕而就醫治療,接受不孕的相關檢查皆為正常,讓這名婦女懷疑自己是否因從未高潮才導致不孕;彰化博元婦產科醫師蔡鋒博指出,如果男女皆為正常,是否懷孕則多決定於女性的排卵,不孕與性高潮並無直接關係。根據台灣最新性愛調查發現,占7成7的女性,從未或偶爾與男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台灣人充滿愛心,舉世聞名!從國人捐款給健保愛心專戶,即可見一斑。根據健保局統計,自健保局成立愛心專戶至今,捐款金額已近億元,受惠人數有一萬多人。健保愛心專戶自民國九十一年設立,根據健保局統計,捐款金額已達九千九百餘萬元,受惠總人數已達一萬零四百二十四人,補助金額近六千三百餘...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疾管局今(12)公布3名赴緬甸仰光感染傷寒的境外移入個案,分別是12歲、14歲學生及25歲商人,回國後於2月間分別出現症狀,並就醫確診為傷寒,目前14歲學生仍住院中,其他兩人已康復出院。疾管局呼籲,前往東南亞國家的民眾,除了注意飲食衛生,可在出國前自費接種傷寒疫苗,保護力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美容醫學技術日新月異,不過再好的儀器和技術,都比不過一個值得信賴的好醫師!消基會提醒,民眾進行侵入性治療前,必先確認醫師證照、專科類別,及認證機構必須有衛生署核准,千萬別「跟著廣告找名醫」,否則花費鉅資又讓身心受創,得不償失。美容醫學與一般醫療行為不同在於,患者對醫美效果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