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世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日 醫籲新冠疫情下病友仍應治療勿自行停藥

世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日 醫籲新冠疫情下病友仍應治療勿自行停藥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每年9月22日為世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日,今年社團法人台灣髓緣之友協會於臺大集思會議中心舉辦病友衛教講座,分享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的治療趨勢,以及新冠疫情下與疾病共處的正確觀念。更在現場贈送208軍艦模型給日前榮退的臺大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唐季祿,感激唐醫師為台灣CML病友多年的付出,(當年唐醫師曾服役該艦擔任醫官)。

染色體異常致病 現有標靶治療「不怕了」

台灣每年約有2000個新診斷為血癌的病人,其中有1成被確診為特殊的血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唐季祿醫師表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是因為基因突變,使得病患的第9號染色體與第22號染色體錯接,形成「費城染色體」,造成患者白血球異常增生而引發。

臺大醫院血液腫瘤科徐思淳醫師表示, CML症狀不明顯,部分患者是因為脾臟腫大、肚子不舒服、常感疲倦,就醫體檢才發覺。從前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只能透過骨髓移植治療,治療限制多,能符合條件的患者少,5年存活率僅有50%。如今隨著標靶治療的進展,10年存活率已有8至9成之多,甚至有一半的病人能在治療後完全停藥。


世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日 醫籲新冠疫情下病友仍應治療勿自行停藥

社團法人台灣髓緣之友協會與醫師共同呼籲新冠疫情下病友仍應治療勿自行停藥

治療期追蹤是關鍵 施打新冠肺炎疫苗保護力如常人

徐思淳醫師指出,目前的標靶治療作用於基因突變的致病源頭,因此能達到相當優良的成效。唐醫師補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已經「慢性疾病化」,患者只需規律接受藥物治療,就能與疾病和平共處。值得一提的是,接受標靶藥物治療的第3個月至1年內最為關鍵,必須回診評估藥物成效,若產生抗藥性則可能必須考慮接續下一線標靶藥物治療。

新冠肺炎疫情方興未艾,許多患者擔心施打疫苗與治療有衝突,唐季祿醫師指出,標靶藥物不會影響疫苗保護力,且CML患者施打疫苗的效果為所有血癌中效果最佳,保護力與一般人差不多,呼籲患者無需挑選特定疫苗廠牌,只要有疫苗就建議踴躍施打,最重要還是戴口罩、勤洗手,並且定期追蹤。

現場DIY手作、合唱新製作髓緣之歌 氣氛歡樂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髓緣之友協會現場也規劃了DIY活動,帶領病友一同動動手,製作精美的「希望髓緣手作」,並在活動尾聲大合唱由協會理事長柳學治親自寫詞的合唱曲《髓緣之歌》,帶給病友對未來的希望,鼓勵病友無需擔心受怕;在髓緣之友的陪伴下一同前行,勇敢接受治療,迎向健康陽光的明天。

【延伸閱讀】

低侵襲性的微創治療主流 放射線介入性治療技術多樣

Delta變種病毒威脅大 醫:疫苗有效性減弱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47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年來興起電子菸風潮,許多電子菸添加了水果、棉花糖等風味,吸起來香香甜甜,外型上很酷、很炫,吸引不少青少年人嘗試,但電子菸就像是包著糖衣的毒藥,不僅大多含有尼古丁、香精等有害成分,甚至有被加入毒品的可能性!電子菸無助戒菸 現今戒菸藥物更為多元化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家醫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新冠肺炎疫情不僅造成全球人心慌慌,連孩子的幸福感也受到影響!根據兒福聯盟公布的「2021疫情時代下台灣兒童幸福感調查」發現,有1/5的孩子沒有在「生活裡感到快樂」,不僅相較2017年結果,幸福感下降,其中10歲兒童在「我喜歡我自己」的選項中退步最多,顯示疫情帶來的過多緊...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木森/高雄報導】乾眼症過去好發於老年人,隨著生活型態改變及3C產品普及,年齡有向下修正的趨勢,已成為門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據推估,台灣的乾眼症盛行率超過60%。如有眼睛乾澀、異物感或視力模糊等症狀,即便症狀輕微,乾眼症已可能找上你。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徐旭亮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從事高科技業的陳小姐,平日長時間在無塵室工作,因為無塵衣不便,因此一直有憋尿的習慣,某日突然覺得右側腰痠,起初自以為是腰部扭傷,於是到國術館尋求民俗療法,但腰痛不減反增,直至晚上突然畏寒、高燒,服用成藥後仍感不適,隔天至感染科門診就診,診斷為急症腎盂腎炎。感染症症狀差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