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中央與地方防疫政策比一比 , 到底誰做對了?

撰稿/資深媒體人 馬華

新冠肺炎(COVID-19)自今(2021)年5月19日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升全國疫情警戒至第三級,一直到7月27日行政院才根據指揮中心的防疫規劃,裁示將疫情三級警戒調降至二級,而在這段三級警戒的期間內,中央與地方都有許多防疫相關決策,包括夜市是否開放、餐飲業內用規範、疫苗的如何施打等,紛紛出現「逆時中」或「順時中」的決策,本文將比較疫情期間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與台北市政府所做出的決策。

台北市長柯文哲向來是大家所認為最常「逆時中」的地方首長,其中在6月28日北市府的記者會上,柯文哲就宣布台北市部分夜市復業,此防疫政策主要是因為提升至三級警戒後,台北市的夜市都被迫停業,長達一個月的時間沒了生計,經濟受到不小衝擊,柯文哲更是曾直言「餓死的會比病死的還多」,因此宣布夜市先開放1/4的攤商,但維持禁止內用、只准外帶的模式運行,此「微解封」作法也引起討論。

另外,在餐廳內用的部分也是柯文哲一直「逆時中」的防疫政策,由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7月23日宣布,從7月27日至8月9日將疫情三級警戒調降至二級,宣布餐飲可開放內用,但需有隔板、採梅花座或可維持用餐時社交距離。只不過台北市則維持餐飲暫不開放內用,柯文者也在記者會中表示,吃飯還是擺最後,但降到二級後,要再等一個禮拜再看看,密切觀察疫情狀況,且戰且走。

從上述兩個柯文哲「逆時中」的決策發布後,究竟對疫情產生了什麼影響?其實自開放夜市後,可以從確診的疫調中發現,主要還是以家中群聚、百貨公司、大賣場、車站等場所為主,而餐飲業內的決策,畢竟雙北目前還是最多確診本土案例的縣市,而且至今仍有社區潛伏感染,依照其他國家例子,若突然全部開放,疫情都有高機率重新爆發,因此小心翼翼才不會增加風險,至於中央與地方到底誰對誰錯,就由民眾們自由心證了。

相關推薦

瑞德西韋若要量產,勢必要能做到合成公斤級以上。(圖/取自CDC網站) 優傳媒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 對抗新冠肺炎的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為全球確診患者帶來希望,國家衛生研究院、中央研究院日前陸續宣佈完成瑞德西韋「公克級」的合成任務,這代表台灣的科學實驗室有能力自行...

閱讀詳情 »

▲(照/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奇怪!拍起照來怎麼「鏡頭總是霧霧的」怎麼擦都擦不乾淨?一名50歲熱愛假日爬山拍攝風景的婦人近來就碰上這樣的怪現象,一度以為是相機故障,沒想到就醫檢查,竟被醫師發現其實是黃斑部水腫在作怪,如果再晚一步,視力恐將無法改善。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眼科醫學...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有女性朋友因為擔心感染武漢肺炎,不敢去上公共廁所,生理期間也都隱忍到回家才更換衛生棉,婦產科醫師提醒,衛生棉應1至3小時就更換,長時間不更換恐增感染風險。當心「上面」呼吸道還沒被感染,反倒「下面」陰道先感染了。  衛生棉或護墊 應每1至3小時更換 南投醫院婦...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第2次武漢包機,由台灣華航與中國東航分別載回361人,乘客是否符合我方要求的防疫優先、弱勢優先原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1)日表示,此趟包機18歲以下兒童比例近5分之1,比例相當不低,而一夜兩度進出機場,分赴3集中檢疫所督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