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孩子出現「心雜音」一定是心臟病? 一種狀況吃好睡好爸媽免擔心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孩子被檢查出心雜音,是不是就有心臟病呢?爸媽先別緊張!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呂馨詠解釋,在沒有症狀且正常成長的孩子身上,多數可能是生理性心雜音,也被稱為正常的心雜音,只是一種血液在心臟腔室或心臟旁血管快速流動所造成的聲音,因此多在平均心跳較成人快的嬰幼兒身上發現。

今年4歲的小米就是一例,活潑好動的她,因為在學齡前兒童整合性篩檢中被醫師聽見心雜音,被媽媽緊張的帶往診間進一步檢查,媽媽不解小孩子一直都是吃得好又睡得好,和同學玩耍時也從來沒有聽她提起任何不舒服。

呂馨詠表示,心雜音是心臟血管內的血流速度較快,產生亂流時所發出的聲音。醫師一般可以藉由聽到心雜音的位置、聲音大小、和聲音特性來初步推斷可能的診斷。

兒童心雜音可能是病理性或生理性。呂馨詠一一解釋,病理性的心雜音一般較大聲且和心臟結構異常有關,例如:心室中膈缺損、開放性動脈導管、肺動脈瓣狹窄等);病理性的心雜音有很多種不同特性,聲音大小也未必和疾病嚴重程度成正比,醫師會根據小朋友是否有症狀,身體檢查,以及胸部X光、心電圖、超音波等檢查結果,評估是否需要給予藥物或其他治療。

比起病理性心雜音,在沒有症狀且正常成長的孩子身上,生理性心雜音還是佔了多數。根據統計,生理性心雜音很常見,超過72%的孩童都可能在成長過程的某些時候發現有生理性心雜音。

呂馨詠說,尤其當孩子在運動、興奮、害怕、緊張等,會讓心跳加速的情況下,此心雜音可能變得更明顯,而成人之後則大部分會消失。以小米為例,做了詳細身體檢查後,發現在左上胸處的確有非常小聲的心雜音,且類似生理性心雜音的特性,進一步利用心臟超音波證實了這個診斷,由於心臟構造和功能皆為正常,可以正常生活,不需飲食運動的限制,也不需要吃藥或是定期追蹤。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郭董買的BNT青少年打得到了 指揮中心准了!接種年齡改「12歲以上」

離高端開打「門檻」又近了! 食藥署放行第5批、累計到貨35萬劑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琪拉編譯Photo Credit: Profile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過去的研究顯示,母奶寶寶有比較好的免疫系統,較高的智商,也比其他小孩較少有肥胖問題。現在科學家又有新發現,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The American Jou...

閱讀詳情 »

跑步是便捷又簡單的入門運動,一個人也可以成行,近年來也形成全民瘋路跑的風潮。然而,許多人不免會擔心,跑步到底會不會傷膝蓋?長庚骨科高逢駿醫師提醒,適當的運動有助強化肌肉與骨骼力量,然而,超量運動或錯誤的跑姿卻也可能造成骨骼磨損的問題。因此,跑步時建議量力而為,循序漸進增加運動強度,才能減少對關節的傷...

閱讀詳情 »

圖片截自youtube 大家都會掏耳朵吧?那你們大概多久清理一次耳朵呢? 其實耳油就是人體由死去的細胞、脂肪酸和膽固醇所組成的代謝物(俗稱耳垢) 通常是會自行排出體外的 但是影片中這名男子可以說是奇葩了 只見醫生拿著儀器不停地朝男子耳朵內灌水 結果大概十秒後跑出宅的東西.... 影片轉自youtu...

閱讀詳情 »

  15年坐骨神經痛未復發;90歲依然紅光滿面、步履輕盈;從走不到200公尺到全台趴趴走;一個月可瘦1~2吋。作者以二十多年深厚的醫學臨床經驗歸納出解決疼痛的最根本方法,就是做對的伸展操,而且一招就能神奇恢復。從中國傳統保健氣功「八段錦」的第一式【雙手托天理三焦】得到啟發,並參照中西醫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