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研院攜手國衛院 發展生物科技有成

中研院攜手國衛院 發展生物科技有成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為持續發展臺灣生物科技,中央研究院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再次合作,分別在癌症領域新藥、代謝等疾病新藥以及技術平台等三大領域,展現共18項的技術與成果,其中包含癌症的治療新機制、抗菌胜肽的研發等,有10項更屬於中研院研發技術成果。

平面化血清蛋白 提供癌患新選擇 

其中有關於癌症領域新藥,是由中研院農生中心楊淑美研究團隊研發,以纖維化人類血清蛋白治療細胞凋亡機制受損相關疾病,將人體的血清蛋白,透過立體結構重新摺疊,轉變為平面化血清蛋白,經由驗證確認,具有誘導癌細胞進行細胞凋亡機制功效,可望未來提供癌患新選擇。

創新毒殺癌細胞機制 解決抗癌藥物專一性不足

另外,針對傳統抗癌藥物專一性不足的問題,中研院生醫所羅傅倫研究團隊也有新發現,研發出有如緝毒犬找毒品,並導引警察來抓毒品的創新毒殺癌細胞機制,不僅提高藥物對癌細胞的毒殺效果,也能減少抗癌藥物對人體正常細胞的傷害。

產官學界合作 可望造福更多病患

中研院智財技轉處處長吳漢忠表示,新藥發展建立在基礎科學研究上,目前中研院在專利技轉及育成領域也有十年以上經驗,可望未來能持續整合產官學界的力量,將學術研究運用在產業發展上,造福更多需要協助的病患。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85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1名剛滿月的嬰兒,因頭習慣偏向一邊,儘管媽媽擺正,仍又回復習慣的姿勢,因此媽媽決定帶嬰兒就醫檢查,結果醫師確診為斜頸症;嘉義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林衢序指出,斜頸症通常多為胎兒在子宮內胎位不正,促使胸鎖乳突肌發育受限所導致。斜頸症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其中先天性斜頸多發生於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2013年第6屆國際婦女發明展日前在韓國首爾舉行,靜宜大學化粧品科學系講師吳珮瑄所研發的「微胞技術促進經皮傳輸之應用」微乳液作品,獲得民生用品類獎項金牌獎,而產品即將大量生產上市。吳珮瑄講師表示,今年有全球30多個國家參展,參展作品呈現女性特有的細緻,多以創新醫療、日常用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根據研究顯示,女性出生後,每一側卵巢內約有有一百萬顆卵子,隨著年齡增長,到40歲時,每側只剩兩千多顆,甚至到50歲僅剩約兩顆;台南醫院婦產科主任蔡永隆指出,通常女性約50歲時已停經,想要生孩子的機率恐更非常渺茫。臨床上,就曾有1名54歲婦人,因求子多年,決定接受試管嬰兒人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傳統在治療肺癌上,多以標準的胸腔鏡手術居多,且手術過程需要3個以上切口來進行,造成術後感染機率較高,為能改善此狀況,高醫將胸腔內視鏡手術改良為二切口,減少手術傷口,有效提升患者恢復時間。過去傳統開胸手術,不但傷口大,且出血多,術後患者也必須忍耐疼痛;高醫胸腔外科主治醫師李瑞...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