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重選手在挺舉、抓舉後,槓鈴落地,因為緩衝防護墊無法完全吸震、產生重大聲響,或因彈跳不慎,長期引起耳膜或肢體傷害,中科院、台北市立大學攜手合作,研發高性能吸震緩衝防護墊,有效減震防止彈跳,大大提升保護,也讓選手更專心訓練。(李明朝報導)
新型高性能吸震緩衝防護墊特性,中科院軍通中心 簡定華主任表示,有非常好的韌性及彈性,可以承受很大的正向力,除適用於舉重項目之外,也可以適用其他產業,像傳統護具產業、運動產業,「高值化」的功能性鞋墊、重機防護衣、棒球及冰上曲棍球護胸與手套、運動器材減震墊等利基商品。
高性能吸震緩衝防護墊,由中科院、臺北市立大學共同合作研發,並且經國訓中心舉重實地測試,減震、吸震超越以往,簡定華主任表示,選手在防護墊訓練,有效解決舉重選手因長期訓練時,槓鈴落地時,產生的彈跳及巨大聲響,降低對選手造成耳膜及肢體傷害,提升了優質訓練環境,讓舉重國手更能全心備戰奧運奪金。同時在實測時發現,以往槓鈴彈跳約5、6次,新產品約2至3次,彈跳高度也降低,聲音明顯減少。
中科院捐贈40組「高性能吸震緩衝防護墊」給國家運動訓練中心,作為國家舉重培訓隊訓練使用,協助選手在2021東京奧運舉重項目爭取佳績,為國家爭取最高榮譽。(圖:中科院提供)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