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耳炎易導致耳膜穿孔 顯微手術復原快

中耳炎易導致耳膜穿孔 顯微手術復原快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報導)

耳膜是介於外耳道與中耳腔間一層半透明圓形的薄膜,對於聽覺擔任很重要的角色。許多阿公阿嬤長期有聽力障礙,以為是年老聽力退化,想來配戴助聽器或申請殘障手冊,檢查才發現是慢性中耳炎造成耳膜穿孔,來檢查時耳膜已穿孔十幾年,造成不可逆的聽力減退。大多數的耳膜穿孔乃因長期的中耳發炎引起,若(1)聽力減退、(2)耳鳴、(3)耳漏(耳朵流水)、(4)疼痛等現象,應儘早就醫檢查。

長期中耳發炎導致耳膜穿孔

台東馬偕耳鼻喉科醫師孫煜庭說明,中耳炎是中耳腔結構的發炎,大致上分成急性中耳炎、積液性中耳炎與慢性中耳炎。由於0歲到6歲的小孩耳咽管較水平且長度短,感冒時容易受病毒與細菌入侵併發急性中耳炎。急性期後,耳咽管功能不佳、過敏性鼻炎、鼻竇炎、腺樣體肥大的人,容易形成積液性中耳炎。

如果長期中耳發炎導致耳膜穿孔,由於感染存在或中耳通氣功能不佳持續發炎,經過了3個月耳膜穿孔仍然沒有癒合,就形成慢性中耳炎。症狀以耳膜穿孔、耳漏(也就是耳朵流水)、聽力減退、耳鳴為主,若嚴重感染時,則可能出現耳痛症狀,若仍不治療,就可能出現如腦膿瘍、靜脈竇血栓、面神經炎、內耳迷路炎(導致眩暈)、後天性膽脂瘤等較嚴重併發症。

顯微手術外觀傷口小、疼痛感較低

慢性中耳炎造成的耳膜穿孔,一般建議透過外科手術來修補耳膜,儘早將穿孔的耳膜修補起來,可以去除耳漏、治療中耳感染與發炎、改善聽力,少數人能改善耳鳴情況。若慢性中耳炎時間拖太久,將可能影響到內耳而加速聽力減退,從原本輕度傳導性聽力障礙,變成中度甚至是重度混合性聽力障礙。此時再修補耳膜,聽力已回不去,但仍然可以去除耳漏改善感染與發炎,避免併發症的產生。

孫煜庭醫師表示,傳統慢性中耳炎的手術方式主要是透過顯微鏡從耳後或耳前切口進入中耳腔,並使用顳肌膜修補穿孔的耳膜。近年由於內視鏡與影像系統的快速發展,已經可以藉由直徑細小的耳內視鏡將切口保留在耳道內,並且拿取耳前軟骨的軟骨膜當作修補耳膜的材料,使外觀傷口縮小、傷口疼痛指數降低、手術後隔天病人即可出院。(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39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當端午節來臨時,正是盛夏之時,不管您是自己包粽,或是從琳瑯滿目的型錄選購喜歡的粽子,在大快朵頤之時,別忘了粽子本身的「餡」阱,看清自己適合的種類與份量,挑對粽,同時蔬果一起食用,如此慢性病患者也能品嚐粽子的美味,還能顧到身體健康。 餐餐吃粽子 小心肥胖找上門 奇美醫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乳癌高居國人女性癌症發生率之冠,平均每46.6分鐘有1人罹乳癌,乳癌篩檢是最好的預防方式;但台大醫院調查發現乳癌篩檢結果陽性者,2成未複檢的主因是不知道好處,此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知名醫學期刊《Medicine》。 2成不願意複檢 台大醫院統計該院歷年接受乳癌篩檢女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臺灣是肝癌好發區,發生率是歐美國家的數十倍,佔國人癌症死亡率第二位,僅次於肺癌。每年初次診斷約1萬人,每年死於該病約8千人,是一個治癒率低、死亡率高的癌症。奇美醫學中心放射腫瘤部暨電腦刀中心主治醫師郭珍妮表示,肝癌治療以手術為首選,但真正適合開刀的病人約只有兩成,多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近年來,台灣社會出現一個新的兒童疾病名詞: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這個問題不但在家庭、學校成為一項議題,甚至搬上了國會殿堂,受到立委討論,是否有濫診?過動藥從小吃是好還是不好?都是主要爭議。 新北市中醫公會主辦研討會 一群學者專家,秉持對下一代的照顧和關懷,深感這樣的議題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