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中醫剖析便秘4類型 對症治療處「便」不驚

  便秘儼然成為現代人的文明病,職業久坐、少運動、工作壓力、飲食偏差及三餐不定時等都可能是造成便秘的原因。長期便秘容易讓腸道吸收過多的毒素及過敏原,影響身體健康或引起過敏反應;食物滯留腸道時間太久也容易產生致癌物質,特別是燒烤、加工肉品滯留體內越久傷害越大,罹患大腸癌的機率提高,因此有便秘問題的人要積極治療。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中醫科醫師蔡佩怡表示,便秘於中醫證型常見有4種:(一)胃腸實熱型便秘,屬於「熱秘」,治療以承氣湯類方藥瀉熱通府。(二)肝脾氣滯便秘,屬於「氣秘」,治療可選用如:木香檳榔丸、六磨湯加減等方藥行氣化滯。(三)脾腎陽虛便秘,屬於「冷秘」,使用八味地黃丸或濟川煎等方藥溫陽通便。(四)血虛陰虧便秘,屬於「虛秘」,藥物可以考慮用四物湯、八珍湯等方藥養血潤燥。

  蔡佩怡建議,可於晨起空腹喝1杯350cc左右的溫開水暖暖腸胃,調整腸胃機能改善習慣性便秘,適度的運動也很重要,尤其是針對下半身及腹部的運動,如:跑步、健走、仰臥起坐等,可促進腸胃蠕動;補充充足的水分、高纖維食物及適量好的油脂,如堅果類、芝麻、杏仁,飲食中添加小茶匙橄欖油、菜籽油等也可潤滑腸道幫助排便。

  不同類型的便秘日常飲食注意事項則各有不同,並非只是一味的補充蔬菜水果等高膳食纖維食物,因水果屬性多偏涼,「冷秘」型便秘的人吃多了反而會加重便秘,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便秘,吃再多蔬菜水果也沒用;「熱秘」可多吃蔬果多喝水,避免烤、炸、辣等過於溫燥食物;「氣秘」少吃豆類、糯米製品等不消化食物,保持心情愉快,減少壓力,避免久坐,適當運動;「虛秘」則避免生冷及溫燥食物,可多食黑芝麻、黑木耳、櫻桃、葡萄等滋陰補血食材。

相關推薦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 陳鈞凱 陳儀潔 王聿瀠 韓羽婕 程子奕/台北報導 疫情最新發展,台北市個案超車新北市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日公布國內新增57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5例死亡。值得注意的是,今日新增個案以台北市29例最多,其次才是新北市15例,是自5月1...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好不容易趨緩之際,台北市環南市場今(2)日卻驚爆,不篩則已,一篩竟一夜篩出多達41例陽性,中央已經緊急介入,與台北市成立聯合前進指揮所,除了下令環南市場相關人員暫勿移動之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也宣布,晚上8點將針對曾出入的民眾全面發送疫情警...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日公布國內新增5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57例本土及1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5例死亡。死亡人數仍在高峰,值得注意的是,今日公布的死亡個案中,有一例外籍看護是在住院好不容易解隔離後,沒想到入住到發生大火的彰化防疫旅館,在自...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7月12日「微解封」的一線希望,似乎被台北市環南市場突爆大量確診個案給打亂了!一改前幾日鬆口正在研擬相關行業的指引、措施的樂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日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上態度變得語帶保留,僅強調目前得把北農事件做一段落,否則「712縱使開了,也沒有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