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中醫剖析便秘4類型 對症治療處「便」不驚

  便秘儼然成為現代人的文明病,職業久坐、少運動、工作壓力、飲食偏差及三餐不定時等都可能是造成便秘的原因。長期便秘容易讓腸道吸收過多的毒素及過敏原,影響身體健康或引起過敏反應;食物滯留腸道時間太久也容易產生致癌物質,特別是燒烤、加工肉品滯留體內越久傷害越大,罹患大腸癌的機率提高,因此有便秘問題的人要積極治療。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中醫科醫師蔡佩怡表示,便秘於中醫證型常見有4種:(一)胃腸實熱型便秘,屬於「熱秘」,治療以承氣湯類方藥瀉熱通府。(二)肝脾氣滯便秘,屬於「氣秘」,治療可選用如:木香檳榔丸、六磨湯加減等方藥行氣化滯。(三)脾腎陽虛便秘,屬於「冷秘」,使用八味地黃丸或濟川煎等方藥溫陽通便。(四)血虛陰虧便秘,屬於「虛秘」,藥物可以考慮用四物湯、八珍湯等方藥養血潤燥。

  蔡佩怡建議,可於晨起空腹喝1杯350cc左右的溫開水暖暖腸胃,調整腸胃機能改善習慣性便秘,適度的運動也很重要,尤其是針對下半身及腹部的運動,如:跑步、健走、仰臥起坐等,可促進腸胃蠕動;補充充足的水分、高纖維食物及適量好的油脂,如堅果類、芝麻、杏仁,飲食中添加小茶匙橄欖油、菜籽油等也可潤滑腸道幫助排便。

  不同類型的便秘日常飲食注意事項則各有不同,並非只是一味的補充蔬菜水果等高膳食纖維食物,因水果屬性多偏涼,「冷秘」型便秘的人吃多了反而會加重便秘,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便秘,吃再多蔬菜水果也沒用;「熱秘」可多吃蔬果多喝水,避免烤、炸、辣等過於溫燥食物;「氣秘」少吃豆類、糯米製品等不消化食物,保持心情愉快,減少壓力,避免久坐,適當運動;「虛秘」則避免生冷及溫燥食物,可多食黑芝麻、黑木耳、櫻桃、葡萄等滋陰補血食材。

相關推薦

跌倒意外、車禍事故時,最怕中樞神經受損,以致癱瘓,即使醫學進步快速,但目前仍難以恢復原來神經功能,中央研究院發表最新中樞神經再生技術,經細胞實驗發現,以人工方式合成八醣體可啟動修補機制,修復脊髓神經元。研究論文於5月7日刊登於國際期刊《自然-化學生物學》(Nature Chemical Biolo...

閱讀詳情 »

看著小嬰兒在搖籃裡慢慢入睡,感覺睡得舒服、香甜。最近有項針對年輕人與小鼠的研究,分別增加其睡眠期間的搖擺運動,結果顯示,搖擺不僅可以改善睡眠品質,也可以在睡眠中鞏固記憶力,此研究刊登在《當代生物學期刊》(Current Biology)。 瑞士日內瓦大學睡眠醫學中心學者Laurence Bayer...

閱讀詳情 »

台灣罹患糖尿病的人數現已突破227萬人,18歲以上的盛行率更高達11.8%。許多病友常因為鹽分、油脂攝取過多影響病情穩定。糖尿病控制不佳,除了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也可能導致糖尿病眼、糖尿病足等問題。即使控制穩定,仍不免因微血管循環變差,導致陽萎。 西醫研究指出,男性糖尿病患者併發陽痿比率約為27....

閱讀詳情 »

根據國民健康署「2013-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指出,全台高達99%國人乳品攝取不足!到底該如何吃才對呢?國健署建議,每日應早晚各攝取一杯240毫升乳品,以補充鈣質、蛋白質與各類維生素,滿足身體所需。  根據國健署調查指出,國人乳品攝取狀況顯著不足,連帶鈣質亦普遍攝取不足。國健署建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